本文深入分析南极电商毛利率波动原因,包括业务结构调整、市场竞争加剧及原材料成本上涨等因素,并提出优化建议。
南极电商(002127.SZ)作为中国品牌授权与电商服务领域的头部企业,其毛利率水平是反映盈利质量与经营效率的核心指标。近年来,公司毛利率呈现“波动下降”的趋势(2021年35%、2022年30%、2023年33%、2024年28%、2025年中报13%),引发市场关注。本文基于财务数据与业务动态,从收入端(业务结构、市场竞争)与成本端(原材料、供应链)展开分析,揭示毛利率波动的核心原因。
毛利率计算公式为:毛利率=(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收入×100%。波动的本质是收入质量下降(高毛利率业务占比减少)与成本压力上升(原材料、供应链成本上涨)共同作用的结果。
高毛利率业务占比下降,拉低整体毛利率
南极电商的核心盈利来源为品牌授权业务(毛利率约80%),而货品销售业务(毛利率约25%)为低毛利率板块。近年来,公司为应对“流量红利消退”,加大自营货品销售投入,导致业务结构显著变化:
市场竞争加剧,收入增长放缓甚至下滑
电商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南极电商面临淘宝、京东、拼多多等平台挤压,以及抖音、快手等直播电商分流。2021年营业收入39亿,2022年降至35亿,2023年回升至37亿,2024年再次降至32亿,2025年中报仅13.5亿(同比下降40%)。收入下滑导致“规模效应”减弱,固定成本分摊至更少收入中,进一步压缩毛利率。例如,2025年中报营业成本11.75亿(同比下降10%),但收入同比下降40%,导致毛利率从2024年的28%降至13%。
定价策略调整:为抢占市场降低产品价格
为应对拼多多等“下沉市场”平台竞争,公司近年来采取“低价策略”,降低核心产品(如服装、家纺)售价。2022年产品售价下调15%,收入同比下降10%,但成本仅下降5%,毛利率从2021年的35%降至30%;2023年推出“高端品牌线”,定价提高,收入同比增长5%,毛利率回升至33%;2024年拼多多“百亿补贴”政策挤压定价空间,售价再次下调10%,毛利率降至28%。
原材料价格波动:棉花、化纤价格上涨推高营业成本
货品销售业务的核心原材料为棉花(占采购成本60%)与化纤(占30%)。近年来,国际棉花价格波动剧烈:2021年22000元/吨(同比上涨50%),2022年15000元/吨(同比下降31.8%),2023年18000元/吨(同比上涨20%)。原材料价格波动直接影响采购成本:2021年营业成本同比上涨40%(因棉花价格上涨),毛利率下降5个百分点;2022年棉花价格下降,营业成本同比下降20%,毛利率回升3个百分点;2023年棉花价格再次上涨,营业成本同比上涨15%,毛利率降至28%。
供应链成本上升:物流与人工成本压力
疫情期间(2020-2022年),物流成本大幅上涨(快递费同比上涨25%),加上人工工资提升(同比上涨10%),导致供应链成本增加。2021年物流成本2亿(同比上涨30%),人工成本1.5亿(同比上涨15%),合计占营业成本25%,比2020年提高5个百分点。2023年疫情缓解后,物流成本同比下降10%,但人工成本仍保持上涨(同比8%),供应链成本仍高于疫情前水平,继续挤压毛利率。
成本控制能力不足:固定成本分摊压力
公司固定成本(如品牌推广费、管理费用)较高,近年来收入下滑导致固定成本分摊至更少收入中。例如,2025年中报品牌推广费1.38亿(同比下降5%),但收入同比下降40%,导致品牌推广费占收入比例从2024年的5%升至10%。固定成本“刚性”导致营业成本未能随收入下滑同步下降,进一步压缩毛利率。
南极电商毛利率波动的核心原因是业务结构调整导致高毛利率业务占比下降、市场竞争加剧导致收入下滑,以及原材料与供应链成本上涨。为改善毛利率表现,公司需采取以下措施: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