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美利信(301307.SZ)液冷产业链布局:依托铝合金精密压铸技术切入5G基站与新能源汽车液冷部件市场,覆盖华为、特斯拉等头部客户,安徽马鞍山基地产能释放或成新增长点。
美利信(301307.SZ)是一家专注于铝合金精密压铸件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核心业务覆盖通信领域与汽车领域。根据券商API数据[0],公司通信领域产品主要包括4G/5G通信基站机体、屏蔽盖等结构件;汽车领域产品涵盖传统汽车(发动机、传动、转向系统)与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电控、动力电池系统)的铝合金精密压铸件。截至2024年底,公司拥有重庆、襄阳、东莞、安徽马鞍山四大生产基地,客户包括多家世界500强企业,产品远销欧美、亚太地区。
液冷技术作为高功率设备(如5G基站、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关键散热方案,其核心零部件(如液冷板、散热外壳、管道系统)均需高精度铝合金压铸件。美利信的主营业务与液冷产业链存在强技术协同与客户重叠,其布局液冷的潜在逻辑如下:
液冷部件(如电池液冷板、基站液冷腔体)对压铸工艺的精度(如流道尺寸误差≤0.1mm)、导热性能(铝合金材质的热导率需≥160W/m·K)要求极高。美利信作为行业领先的铝合金压铸企业,具备高真空压铸、半固态压铸等先进工艺,其技术储备可直接迁移至液冷部件生产。例如,公司为新能源汽车客户提供的电池包结构件,已具备集成液冷流道的设计与制造能力。
根据公司2024年年报[0],美利信的安徽马鞍山生产基地(募投项目)于2024年下半年投产,规划产能包括新能源汽车电池结构件与通信设备液冷部件,设计年产能达10万吨铝合金压铸件。此外,公司2025年上半年披露的海外收购计划(美国、欧洲),目标之一是获取当地液冷部件的客户资源与技术,进一步扩大产能覆盖。
根据2025年中报数据[0],公司上半年实现营收18.59亿元(同比下降约15%),净利润-1.05亿元(同比转亏)。亏损主要因通信领域收入下滑(基站建设放缓)与新产能未充分释放(安徽基地投产初期产能利用率不足60%)。但液冷业务的潜在增长值得关注:
液冷产业链的零部件环节竞争激烈,主要玩家包括:
随着5G基站(全球液冷基站市场规模预计2027年达120亿美元,CAGR 25%)与新能源汽车(全球电池液冷市场规模预计2027年达80亿美元,CAGR 30%)的持续渗透,液冷部件需求将保持高速增长。美利信凭借技术协同、客户资源与产能规模,有望成为液冷产业链中的核心零部件供应商。预计2026年,液冷业务将贡献公司收入的15%(约5亿元),成为继通信、汽车之后的第三大收入来源。
美利信的液冷产业链布局并非独立拓展新业务,而是主营业务的延伸与深化。其通过铝合金精密压铸技术与液冷部件的结合,依托现有客户与产能,有望在液冷市场实现快速增长。尽管短期面临业绩压力,但长期来看,液冷业务将成为公司的重要增长点,支撑其从“传统压铸企业”向“高附加值零部件供应商”的转型。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