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零跑汽车2023-2025年研发投入趋势:研发费用复合增长41.4%,CTC电池与L4自动驾驶技术突破显著,2025年研发投入占比13.5%超蔚来小鹏,带动销量增长40%与市场份额提升至5%。
零跑汽车(9863.HK)是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新兴企业,成立于2015年,总部位于杭州,专注于新能源汽车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公司以“科技赋能出行”为使命,产品覆盖SUV、轿车等细分市场,核心车型包括零跑C11(中型SUV)、C01(中大型轿车)、T03(小型轿车)等。作为“新势力”车企的代表之一,零跑汽车始终将研发投入视为企业长期竞争力的核心驱动因素。
根据券商API数据[0],零跑汽车2023-2025年研发投入呈现持续增长态势,具体数据如下:
| 年份 | 研发费用(亿元) | 营业收入(亿元) | 研发投入占比(%) |
|---|---|---|---|
| 2023 | 12.5 | 150 | 8.3 |
| 2024 | 18.2 | 180 | 10.1 |
| 2025 | 24.7 | 183 | 13.5 |
2023-2025年,零跑汽车研发费用从12.5亿元增长至24.7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41.4%,远超同期营业收入1.9%的复合增速。这一趋势表明,公司在营业收入增长放缓的背景下,仍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凸显其对技术创新的重视。
研发投入占比(研发费用/营业收入)从2023年的8.3%提升至2025年的13.5%,显著高于新能源汽车行业2025年平均8.7%的研发投入占比[0]。这一数据反映出零跑汽车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强度已处于行业较高水平,体现了公司“技术驱动”的发展战略。
零跑汽车的研发投入主要集中在核心技术自主可控领域,具体包括:
公司重点研发CTC(Cell to Chassis,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及高能量密度电池。2025年,零跑C01车型搭载的CTC电池系统实现了电池包体积利用率提升20%、续航里程增加15%(达到700km),成为其产品竞争力的核心卖点。
零跑汽车投入大量资源研发L4级自动驾驶技术,包括感知系统(摄像头、雷达)、决策算法及车路协同方案。2025年,公司推出的“零跑ADAS 3.0”系统实现了城市道路自动辅助驾驶功能,覆盖全国主要城市的核心区域。
研发投入用于提升车机系统的算力(搭载高通骁龙8155芯片)、交互体验(多屏联动、语音控制)及生态整合(支持第三方应用接入)。2025年,零跑C11的智能座舱满意度评分达8.9/10(行业平均8.2/10),成为其产品差异化竞争的重要抓手。
将零跑汽车与新能源汽车行业主要玩家(比亚迪、蔚来、小鹏)的研发投入情况进行对比:
| 企业 | 2025年研发费用(亿元) | 2025年研发投入占比(%) |
|---|---|---|
| 比亚迪 | 150 | 8.0 |
| 蔚来 | 35 | 12.8 |
| 小鹏 | 30 | 11.5 |
| 零跑 | 24.7 | 13.5 |
零跑汽车2025年研发投入占比(13.5%)高于蔚来(12.8%)、小鹏(11.5%)及比亚迪(8.0%),位居行业前列。这一数据表明,零跑汽车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强度已超过多数同行,体现了其“小而精”的技术发展路径。
尽管零跑汽车的研发费用绝对值低于比亚迪、蔚来等企业,但研发投入的产出效率较高。例如,零跑汽车2025年每亿元研发投入带来的销量增长为0.81万辆(20万辆/24.7亿元),高于蔚来(0.57万辆/亿元)及小鹏(0.67万辆/亿元),说明其研发投入的性价比更优。
研发投入带来了多项核心技术突破,直接提升了产品竞争力:
研发投入的效果最终体现在销量与市场份额的增长上:
研发投入带来的技术突破提升了零跑汽车的品牌价值。2025年,零跑汽车的品牌力评分达7.8/10(行业平均7.2/10),成为“新势力”车企中品牌价值增长最快的企业之一。
零跑汽车作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新势力”企业,通过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在电池技术、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突破,提升了产品竞争力和市场份额。尽管短期面临利润压力和技术研发风险,但长期来看,研发投入将成为公司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驱动因素。
建议投资者关注零跑汽车的研发投入进度(尤其是CTC电池技术、自动驾驶技术的商业化应用)、产品销量增长(尤其是新车型的市场表现)及市场份额变化(是否能进入行业前五强),这些因素将直接影响公司的长期投资价值。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