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深入分析三棵树员工持股计划亏损37%对员工士气的影响,涵盖经济冲击、心理信任危机、团队协作弱化及战略执行受阻四大维度,并提出应对策略。
员工持股计划(ESOP)是企业绑定核心员工、实现利益共享的重要激励工具,其本质是通过让员工持有公司股权,将个人利益与企业长期发展绑定。三棵树(603737.SH)作为国内建筑涂料行业龙头(2023年全球建筑装饰涂料排名第8位、中国第一),其员工持股计划的亏损(37%)不仅涉及员工财产权益,更可能对企业士气、团队稳定性及战略执行产生深远影响。本文基于管理学、行为金融学理论及行业经验,从直接经济冲击、心理信任危机、团队协作弱化、战略执行受阻四大维度,系统分析亏损对员工士气的影响。
员工持股计划通常是员工收入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中高层及核心技术人员),其亏损会直接侵蚀员工的可支配收入。假设三棵树员工持股计划参与率为30%(参考行业平均水平),以8996名员工计算,约2700名员工受影响。若单名员工平均投入10万元(行业常见认购金额),则人均亏损约3.7万元,相当于普通员工3-6个月的工资(三棵树2023年人均薪酬约12万元/年)。这种短期财务压力会直接引发员工对“激励工具”的质疑——原本期望通过持股分享公司成长,结果反而成为“财产损失”,进而产生“被误导”或“利益受损”的负面情绪。
从行为金融学的“损失厌恶”理论看,员工对亏损的敏感度远高于盈利(损失的痛苦是盈利快乐的2-3倍)。37%的亏损会让员工对“股权增值”的预期彻底反转,甚至将持股计划视为“风险资产”,而非“福利”,从而降低对企业的经济依赖度。
员工持股计划的核心逻辑是“共享成长”,其激励效果依赖于员工对企业未来的信心。37%的亏损会打破员工对“公司发展前景”的预期,尤其是若亏损源于企业自身经营问题(如市场拓展不力、成本控制失效),而非系统性风险(如行业周期下行),则会引发更严重的信任危机。
根据公平理论(Equity Theory),员工会将自己的“投入-产出比”与企业的“承诺-兑现比”对比。若企业之前强调“长期价值”“行业龙头地位”,但最终未能实现盈利,员工会觉得“付出未得到相应回报”,甚至认为管理层“过度乐观”或“决策失误”。例如,三棵树2024年以来面临房地产市场下行、原材料价格波动(如钛白粉、树脂价格上涨)等压力,若管理层未提前向员工解释这些风险,员工会将亏损归咎于“管理层无能”,进而降低对企业的归属感。
此外,若员工持股计划未设置“兜底条款”(如管理层回购、业绩补偿),员工会觉得“风险由自己承担,收益由企业共享”,这种“责任不对等”会进一步加剧信任裂痕。
士气低落会直接影响员工的工作投入度。期望理论(Expectancy Theory)指出,员工的工作动机取决于“努力-绩效-回报”的预期。当“回报”(股权增值)无法实现时,员工会降低“努力”的程度,表现为工作效率下降、创新意愿减弱。例如,三棵树的研发人员可能因士气低落,减少对绿色涂料(如水性漆、艺术漆)的研发投入,影响公司的产品竞争力。
更严重的是,核心员工可能选择离职。根据资源基础理论(Resource-Based View),核心员工是企业的关键资源,其离职会导致企业技术、客户资源的流失。例如,若三棵树的销售骨干因持股亏损离职,可能带走重要的客户资源,进一步加剧公司的市场份额下降。参考行业案例(如2020年某家电公司员工持股计划亏损30%后,核心员工离职率上升15%),三棵树可能面临类似的人才流失风险。
员工持股计划的亏损会导致员工更关注短期利益(如薪资、福利),而忽视企业的长期战略(如数字化转型、ESG布局)。三棵树2023年提出“绿色建材一站式集成系统”战略,需要员工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但士气低落的员工可能不会积极参与战略落地。例如,公司推进的“马上住”服务(装修后快速入住)需要销售、研发、施工团队的协同,但员工可能因持股亏损而减少对该项目的投入,导致战略执行进度滞后。
此外,员工对企业未来的信心下降,会影响企业的文化氛围。三棵树一直强调“文化自信”“产业报国”,但亏损会让员工对这些文化理念产生怀疑,导致企业文化的凝聚力减弱。
三棵树员工持股计划亏损37%对士气的影响是多维度、深层次的,不仅涉及员工的经济利益,更影响其对企业的信任、团队协作及战略执行。为缓解这种影响,企业需采取以下措施:
总之,员工持股计划的核心是“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但企业需在“激励”与“风险”之间找到平衡,才能真正发挥其激励作用。三棵树作为行业龙头,需通过有效的管理措施,缓解持股亏损对士气的影响,保持企业的竞争力。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