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PD-1激动剂在自身免疫疾病领域的市场潜力,预测其全球市场规模将在2034年左右达到百亿美元级别,核心驱动因素包括庞大适应症需求、研发加速及支付环境改善。
PD-1(程序性死亡受体-1)是免疫系统中的重要调节分子,其信号通路的失衡与癌症、自身免疫疾病等密切相关。目前市场上PD-1抑制剂(如帕博利珠单抗、纳武利尤单抗)占据绝对主导地位,通过阻断PD-1/PD-L1通路激活免疫系统对抗癌症,2023年全球销售额已超600亿美元[0]。而PD-1激动剂作为反向调节剂,通过增强PD-1信号抑制过度激活的免疫系统,主要针对自身免疫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银屑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目前仍处于临床研发后期,尚未有药物正式上市。
根据券商API数据[0],截至2025年10月,全球共有12款PD-1激动剂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其中:
由于未上市,PD-1激动剂当前全球销售额为0。但参考PD-1抑制剂的市场渗透路径(2014年首款抑制剂上市,2018年销售额破百亿美元),激动剂的市场启动将依赖于首款药物的成功上市及适应症的快速拓展。
PD-1激动剂的市场潜力源于自身免疫疾病的未满足需求及药物机制的独特性,主要驱动因素包括:
自身免疫疾病是全球第三大疾病类别,2023年全球市场规模约1.2万亿美元[0],其中:
PD-1激动剂通过调节T细胞活性,有望解决现有药物(如TNF抑制剂、IL-6抑制剂)的耐药性(约30%患者对TNF抑制剂无响应)和副作用(如感染风险)问题,市场渗透空间广阔。
大型药企的投入是关键驱动因素。例如:
若这些药物顺利获批,将快速抢占自身免疫疾病市场的高端份额。
随着医保谈判的推进(如中国医保覆盖更多生物制剂),PD-1激动剂的可及性将提升。例如,中国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医保报销比例已从2018年的30%提升至2025年的70%[0],为激动剂的市场渗透提供了支付保障。
基于研发进展、市场渗透速度及竞争格局,我们采用分阶段预测模型(见表1):
| 阶段 | 时间范围 | 关键事件 | 销售额预测(亿美元) |
|---|---|---|---|
| 启动期(上市初期) | 2027-2029年 | 首款PD-1激动剂上市(如MK-4166) | 5-15 |
| 增长期(适应症扩展) | 2030-2032年 | 新增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硬化适应症 | 30-60 |
| 成熟期(市场渗透) | 2033-2035年 | 占据自身免疫疾病市场5-8%份额 | 80-120 |
PD-1激动剂的全球市场规模有望在2033-2035年达到百亿美元级别,其中2034年是最可能的时间点。若研发进展顺利(如首款药物提前上市),则可能提前至2032年。
该预测的核心逻辑是:自身免疫疾病的庞大市场容量为激动剂提供了足够的增长空间,而大型药企的研发投入和医保支付环境的改善将加速市场渗透。尽管存在研发风险,但PD-1激动剂的独特机制(解决现有药物的局限性)使其成为自身免疫疾病领域的“潜力股”。
(注:本报告数据来源于券商API[0]及公开资料整理,预测基于合理假设,实际结果可能因研发进展、市场环境等因素发生变化。)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