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上半旬 有色金属库存周期分析:2025年被动去库存阶段投资策略

本报告深入分析有色金属库存周期的四个阶段,结合2025年被动去库存阶段的特征,探讨铜、铝、锂、镍等金属的需求、供给及价格走势,并提供长期与短期投资建议。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10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15 分钟

有色金属库存周期分析报告

一、库存周期的理论框架:基钦周期与有色金属的适配性

库存周期(基钦周期,Kitchin Cycle)是宏观经济中最短的周期性波动,通常持续1-3年,核心逻辑是企业基于需求变化调整库存的行为循环。其四个阶段可总结为:

  1. 主动去库存(需求↓→库存↑→企业主动减少生产→库存↓→价格↓):经济下行期,下游需求萎缩,企业因预期悲观主动削减库存,价格随供需失衡下跌。
  2. 被动去库存(需求↑→库存↓→企业未及时扩大生产→库存继续↓→价格企稳):经济复苏初期,需求逐步回升,但企业仍持谨慎态度,库存因需求改善而被动减少,价格止跌回升。
  3. 主动补库存(需求↑→库存↓→企业预期乐观→扩大生产→库存↑→价格↑):经济繁荣期,需求持续增长,企业主动增加库存以满足未来需求,价格随供需紧平衡持续上涨。
  4. 被动补库存(需求↓→库存↑→企业未及时收缩生产→库存继续↑→价格↓):经济过热后期,需求放缓,但企业仍维持高产能,库存因需求不足而被动积累,价格随供过于求下跌。

有色金属(如铜、铝、锂、镍)作为工业原材料,其需求高度依赖下游行业(房地产、制造业、新能源)的景气度,供给则受矿山开采、冶炼产能及地缘政治约束,因此库存周期特征尤为明显——价格波动与库存变化高度相关,且周期阶段转换直接反映宏观经济与产业供需的边际变化。

二、有色金属库存周期的核心驱动因素

有色金属库存周期的波动并非孤立,而是需求端拉动、供给端约束与金融端催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需求端:下游行业的“晴雨表”

有色金属的需求高度分散,其中传统行业(房地产、制造业)与新兴行业(新能源、半导体)是核心驱动力量:

  • 传统行业:铜、铝等“工业金属”的需求占比中,房地产(约20%)、机械(约15%)、家电(约10%)合计占比超45%。例如,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每回升1个百分点,铜需求约增加0.5个百分点[0]。2023-2024年,中国房地产投资增速从5%降至1%,导致铜铝库存累积(LME铜库存从2023年的10万吨升至2024年的20万吨),价格下跌约20%。
  • 新兴行业:锂、镍、钴等“新能源金属”的需求增速远超传统金属。2025年上半年,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25%(券商数据[0]),带动锂需求增长22%、镍需求增长18%。新兴行业的高增长性,使得新能源金属的库存周期更具长期向上韧性,即使传统需求疲软,其库存仍能保持低位。

(二)供给端:矿山与冶炼的“产能约束”

有色金属的供给具有长周期特征:矿山从勘探到投产需5-7年,冶炼产能扩张需2-3年,因此供给对需求的响应存在滞后性。核心约束包括:

  • 矿山产量:全球铜矿产量约60%来自智利、秘鲁等国,锂矿产量约80%来自澳大利亚、智利,地缘政治(如智利铜矿罢工、秘鲁矿山国有化)或自然灾害(如澳大利亚洪水)易导致供给中断。例如,2024年智利Codelco铜矿产量因罢工减少5%,导致全球铜矿供给缺口扩大至30万吨[0]。
  • 冶炼产能: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有色金属冶炼国(铜冶炼产能占全球50%、铝占60%),但冶炼产能受环保政策(如“双碳”目标下的能耗限制)约束,短期难以大幅扩张。2025年上半年,中国铜冶炼产能增速仅1.2%,低于需求增速(2.5%)[0]。

供给端的“刚性”导致有色金属库存周期中,主动补库存阶段的价格上涨往往持续更久(因供给无法快速跟上需求),而被动补库存阶段的价格下跌则因供给过剩而加剧。

(三)金融端:美元与通胀的“催化剂”

有色金属以美元计价,因此金融因素对其价格与库存的影响不可忽视:

  • 美元指数:美元走强时,有色金属的美元价格下跌(非美元国家购买成本上升,需求减少),企业因预期价格下跌而减少库存(主动去库存);美元走弱时,有色金属价格上涨(需求增加),企业主动补库存。例如,2022年美联储加息导致美元指数升至114(历史高位),LME铜价从10000美元/吨跌至7000美元/吨,库存从10万吨升至20万吨[0]。
  • 通胀预期:有色金属作为“通胀对冲工具”,当市场预期通胀上升时,投资者会买入有色金属以对冲纸币贬值,推动价格上涨,企业因预期价格上涨而主动补库存;当通胀预期下降时,投资者卖出,价格下跌,企业主动去库存。
  • 投机资金:期货市场的投机持仓(如COMEX铜的非商业净多头头寸)会放大库存周期的波动——当投机资金涌入时,价格上涨速度快于实际供需变化,推动企业提前补库存;当投机资金撤离时,价格下跌速度快于实际供需变化,推动企业加速去库存。

三、有色金属库存周期的历史回顾(2016-2024年)

以铜(有色金属的“风向标”)为例,2016-2024年经历了完整的两轮库存周期:

1. 2016-2018年:主动补库存阶段

  • 背景:中国供给侧改革(2016年)减少了过剩的钢铁、铝产能,同时房地产(2016年房地产投资增速从1%回升至6%)与制造业(2017年PMI升至51.6)复苏,需求大幅增长。
  • 库存与价格:LME铜库存从2016年的30万吨降至2018年的15万吨(主动去库存后进入主动补库存),铜价从4500美元/吨涨至7000美元/吨(涨幅55%)。

2. 2019-2020年:主动去库存阶段

  • 背景:中美贸易战(2019年)导致中国出口需求下降,新冠疫情(2020年)导致全球经济停摆,需求急剧萎缩。
  • 库存与价格:LME铜库存从2019年的15万吨升至2020年的30万吨(主动去库存),铜价从7000美元/吨跌至4000美元/吨(跌幅43%)。

3. 2021-2022年:主动补库存阶段

  • 背景:疫情后经济复苏(2021年全球GDP增速6%),新能源行业爆发(2021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速160%),需求持续增长。
  • 库存与价格:LME铜库存从2021年的20万吨降至2022年的10万吨(主动补库存),铜价从4000美元/吨涨至10000美元/吨(涨幅150%)。

4. 2023-2024年:被动补库存阶段

  • 背景:美联储加息(2023年累计加息500BP)导致美元走强,中国房地产调控(2023年房地产投资增速降至1%)导致传统需求放缓,需求增速低于供给增速。
  • 库存与价格:LME铜库存从2023年的10万吨升至2024年的20万吨(被动补库存),铜价从10000美元/吨跌至7000美元/吨(跌幅30%)。

四、2025年以来的周期判断:进入被动去库存阶段

2025年以来,全球经济逐步从疫情与加息周期中复苏,有色金属库存周期呈现**“需求回升、库存减少、价格企稳”的特征,进入被动去库存阶段**(基钦周期的第二阶段)。

(一)需求端:传统与新兴需求共同回升

  • 传统需求:中国稳增长政策(2025年上半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券发行额同比增长30%)推动房地产投资增速从2024年的1%回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3%,制造业PMI升至51.2(扩张区间),铜铝需求增速回升至2.5%[0]。
  • 新兴需求: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速保持25%(2025年上半年),带动锂、镍需求增速分别达22%、18%;半导体行业复苏(2025年全球晶圆产量增速5%),带动铜、铝需求增加[0]。

(二)供给端:短期约束仍在

  • 矿山产量:全球铜矿产量2025年上半年增速仅1.5%(低于需求增速2.5%),主要因智利、秘鲁等国矿山老化(如智利Escondida铜矿产量逐年下降)及地缘政治风险(如秘鲁矿山国有化争议)[0]。
  • 冶炼产能:中国铜冶炼产能2025年上半年增速仅1.2%,受环保政策(如“双碳”目标下的能耗限制)约束,短期难以大幅扩张[0]。

(三)库存与价格:低位企稳

  • 库存:LME铜库存从2024年底的20万吨降至2025年第三季度的15万吨(被动去库存),铝库存从18万吨降至12万吨;锂库存(以碳酸锂为例)从2024年底的5万吨降至2025年第三季度的3万吨[0]。
  • 价格:铜价从2024年底的7000美元/吨涨至2025年第三季度的8000美元/吨(涨幅14%),铝价从2200美元/吨涨至2500美元/吨(涨幅13%),锂价(碳酸锂)从30万元/吨涨至40万元/吨(涨幅33%)[0]。

(四)周期判断:被动去库存阶段的核心特征

被动去库存阶段的核心逻辑是**“需求回升快于供给恢复”**:企业因前期需求疲软而维持低产能,但需求逐步回升导致库存被动减少(而非企业主动削减),价格随供需紧平衡企稳回升。此时,企业尚未开始主动扩大生产(因对需求持续性仍有疑虑),但库存减少会推动价格上涨,进而刺激企业未来扩大生产(进入主动补库存阶段)。

五、未来展望与投资建议

(一)未来周期演变方向

  • 短期(1-6个月):被动去库存阶段延续——需求继续回升(传统与新兴需求共同拉动),供给短期无法大幅增加,库存继续减少(LME铜库存或降至12万吨以下),价格继续企稳回升(铜价或涨至8500美元/吨)[0]。
  • 中期(6-12个月):进入主动补库存阶段——企业因需求持续增长(如房地产投资增速进一步回升至4%)及价格上涨(铜价突破8500美元/吨),主动扩大生产(矿山与冶炼产能逐步释放),库存开始增加,价格随供需紧平衡持续上涨[0]。
  • 长期(1-3年):新能源转型带动结构性需求增长(锂、镍、钴需求增速保持15%-20%),供给端因矿山投资不足(过去5年全球矿山投资同比下降10%)而约束,价格长期走强(锂价或突破50万元/吨,铜价或涨至10000美元/吨)[0]。

(二)投资建议

  1. 长期配置:新兴行业相关有色金属

    • 新能源:锂(碳酸锂、氢氧化锂)、镍(硫酸镍)、钴(钴酸锂)——需求随新能源汽车、储能行业增长持续扩张,供给端约束(矿山投资不足、地缘政治)长期存在,价格长期走强。
    • 半导体:铜(半导体封装)、铝(半导体散热)——半导体行业复苏(2025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增速6%)带动需求增加,价格随周期复苏上涨。
  2. 短期关注:传统有色金属的周期复苏

    • 铜、铝:传统需求(房地产、制造业)恢复,供给短期约束,库存减少,价格企稳回升,短期(1-6个月)或有10%-15%的上涨空间。
  3. 风险提示

    • 地缘政治风险:智利铜矿罢工、秘鲁矿山国有化等事件可能导致供给中断,推高价格;
    • 美联储政策风险:若美国通胀率反弹(2025年下半年通胀率升至2.5%),美联储可能重启加息,美元走强,压制有色金属价格;
    • 需求不及预期:中国房地产调控加强(如收紧房贷政策)或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下滑(如补贴退坡),导致需求增速低于预期,库存积累,价格下跌。

六、结论

有色金属库存周期的波动是宏观经济、产业供需与金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阶段转换直接反映了经济与产业的边际变化。2025年以来,有色金属进入被动去库存阶段,需求回升、库存减少、价格企稳,未来随着需求持续增长与供给端约束,或逐步进入主动补库存阶段(价格上涨、库存增加)。

对于投资者而言,**长期配置新兴行业相关有色金属(锂、镍、钴)**可分享新能源转型的长期红利,短期关注传统有色金属(铜、铝)的周期复苏可获取阶段性收益。需注意地缘政治、美联储政策与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合理控制仓位。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

小程序二维码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