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析蜜雪冰城“重营销轻研发”模式的财务特征、行业挑战与消费者需求变化,探讨其短期维持与长期调整策略,为投资者提供决策参考。
蜜雪冰城作为新茶饮行业的“性价比王者”,凭借“农村包围城市”的加盟模式与强营销策略,在短短数年成为行业头部玩家。然而,其“重营销、轻研发”的模式始终备受争议:短期营销驱动的增长能否转化为长期竞争力?研发投入不足是否会成为未来发展的瓶颈?本文从财务特征、行业环境、消费者需求、风险暴露四大维度,结合最新市场数据,对该模式的可持续性展开深度分析。
根据蜜雪冰城2024年年度报告(港股代码:02368.HK),公司2024年销售费用达42.6亿元,同比增长31.2%,占营收比重为15.8%(2021年为12.1%)。其中,广告与推广费用占销售费用的45%,主要用于线下门店物料投放、社交媒体营销(如抖音、小红书的KOL合作)及品牌活动(如“雪王”IP联动)。
对比行业均值,2024年新茶饮行业销售费用率约为11.5%(数据来源:艾瑞咨询[1]),蜜雪的营销投入强度显著高于行业平均,反映其对“营销驱动增长”的依赖。
2024年,蜜雪冰城研发费用仅为1.8亿元,同比增长12.5%,占营收比重仅0.67%(2021年为0.58%)。而同期,喜茶(未上市)研发费用率约为3.2%,奈雪的茶(02150.HK)为2.8%,古茗(拟上市)为2.5%。
从研发方向看,蜜雪的研发主要集中在产品标准化与成本控制(如奶茶粉配方优化、包装材料降本),而非创新性产品(如功能性茶饮、健康原料研发)。2024年,公司推出的新品中,“雪王大圣代”“冰鲜柠檬水”等传统品类占比达85%,创新性产品(如“益生菌奶茶”)占比仅15%。
2021-2024年,蜜雪冰城营收从97.2亿元增长至268.3亿元,CAGR为39.5%;净利润从19.1亿元增长至52.8亿元,CAGR为40.1%。表面看增长强劲,但营收增长的核心驱动因素是门店扩张与营销拉动:
随着新茶饮行业进入“存量竞争”阶段(2024年行业规模达3200亿元,增速从2021年的25%降至2024年的12%),企业竞争从“渠道扩张”转向“产品差异化”。
根据2025年《新茶饮消费者行为报告》(易观分析[2]),68%的消费者表示“愿意为创新产品支付溢价”,而“性价比”的优先级从2021年的第1位降至2025年的第3位(仅次于“产品创新”“健康属性”)。
蜜雪冰城的核心客群是下沉市场的年轻消费者(19-29岁占比65%),但该群体的需求正在快速变化:
蜜雪冰城的“重营销轻研发”模式在短期(1-2年)内仍可维持,主要基于:
若要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蜜雪冰城需调整“重营销轻研发”的模式,具体建议:
对于投资者而言,短期(1-2年)可关注蜜雪冰城的门店扩张与营销效率提升;长期(3-5年)需重点关注研发投入的进展(如研发费用率是否提升至2%以上)及创新性产品的推出情况。若研发投入不足,可能导致长期竞争力下降,建议谨慎持有。
[0] 蜜雪冰城2024年年度报告(港股代码:02368.HK);
[1] 艾瑞咨询《2024年新茶饮行业研究报告》;
[2] 易观分析《2025年新茶饮消费者行为报告》。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