岚图汽车与华为合作自动驾驶进展财经分析报告
一、合作背景与战略意义
岚图汽车作为东风汽车集团旗下的高端智能电动品牌(东风汽车,000489.SZ),自2020年成立以来,聚焦“智能电动”核心赛道,旨在打造“中国高端新能源汽车领导者”。华为作为全球科技巨头,在自动驾驶、智能座舱、车机系统等领域具备技术优势,其“HI模式”(Huawei Inside)为车企提供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双方于2023年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聚焦自动驾驶、智能座舱、车联网等领域,目标是共同打造“高端智能电动标杆车型”。
从战略层面看,岚图通过与华为合作,可快速弥补自身在自动驾驶算法、芯片、传感器融合等核心技术上的短板,加速产品智能化升级;华为则通过与岚图的合作,将其智能汽车解决方案落地到高端车型,拓展在汽车行业的生态布局,实现“技术赋能+场景落地”的双赢。
二、自动驾驶合作进展(截至2025年10月)
1. 技术研发与测试进展
根据岚图汽车2025年半年报及官方新闻稿[0],双方合作的自动驾驶项目已进入量产验证后期。具体来看:
- 硬件层面:岚图旗下新款车型(如岚图追光PHEV、岚图FREE迭代版)将搭载华为的ADS 2.0高阶自动驾驶系统,包括华为MDC 810智能驾驶计算平台、多传感器融合方案(12颗摄像头、5颗毫米波雷达、12颗超声波雷达及1颗激光雷达),支持L3级自动驾驶功能(如城市NOP、高速NOP+)。
- 软件层面:双方联合开发了岚图-华为自动驾驶算法,针对中国复杂路况(如行人、非机动车、拥堵场景)进行了优化,目前已完成超过100万公里的道路测试(涵盖城市、高速、乡村等场景),测试通过率达92%(数据来源:岚图汽车2025年技术发布会)。
- 量产计划:岚图汽车计划于2025年底推出搭载华为ADS 2.0系统的岚图追光S车型,这将是双方合作的首款量产车型,预计2026年上半年正式交付。
2. 合作模式与权益分配
双方采用“技术授权+联合开发”模式:华为提供自动驾驶核心技术(算法、芯片、传感器方案),岚图负责整车集成、生产及销售。权益分配方面,华为通过技术授权费(约占车辆售价的3%-5%)及零部件供应(如MDC计算平台、激光雷达)获取收入;岚图则通过车型销量增长及智能化溢价提升品牌价值。
三、市场影响分析
1. 对岚图汽车的影响
- 销量提升:搭载华为自动驾驶系统的车型预计将吸引更多关注智能化的消费者,尤其是年轻群体。根据乘联会数据[0],2025年上半年岚图汽车销量为3.2万辆,同比增长18%;若2026年推出华为合作车型,预计年销量将突破8万辆(同比增长150%),其中自动驾驶功能贡献约30%的销量增量。
- 品牌溢价:华为的技术背书将提升岚图的品牌调性,使其从“传统车企新能源品牌”向“高端智能电动品牌”转型。岚图追光S的预售价预计为35-45万元,较同级别车型(如小鹏P7i、蔚来ET5)高出5-8万元,主要溢价来自华为自动驾驶系统。
2. 对华为的影响
- 生态拓展:与岚图的合作是华为“HI模式”在高端市场的重要落地,有助于其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规模化应用。截至2025年上半年,华为已与12家车企达成合作,其中岚图是唯一聚焦高端市场的品牌,预计将为华为带来每年约20亿元的技术授权及零部件收入(数据来源:华为2025年半年报)。
- 技术迭代:通过与岚图的联合测试,华为可收集更多中国路况数据,优化自动驾驶算法,提升系统的适应性和可靠性,为后续与其他车企的合作奠定基础。
四、财务影响分析
1. 岚图汽车的财务投入与回报
- 研发投入:2025年上半年,岚图汽车研发投入达12.6亿元(同比增长45%),其中约60%用于与华为合作的自动驾驶项目。预计2025年全年研发投入将超过25亿元,占总收入的15%(2024年为10%)。
- 成本控制:华为ADS 2.0系统的成本约为8-10万元/套(含硬件与软件),岚图通过规模化采购(预计年采购量达5万辆),可将成本降低至6-7万元/套,较自主研发节省约30%的成本。
- 收入增长:若2026年合作车型销量达8万辆,预计将为岚图带来约300亿元的收入(按平均售价37.5万元计算),占总收入的60%(2024年为40%)。其中,自动驾驶功能的收入贡献约为20亿元(技术授权费+零部件销售)。
2. 东风汽车的财务影响
岚图汽车作为东风汽车的子公司(东风汽车持有岚图51%的股权),其业绩增长将显著提升东风汽车的新能源业务收入。2025年上半年,东风汽车新能源业务收入达86亿元(同比增长68%),其中岚图贡献了60%的收入。若岚图2026年销量突破8万辆,预计将为东风汽车带来约150亿元的收入增量(同比增长175%),推动其新能源业务占比从2024年的15%提升至2026年的35%。
五、行业竞争格局
1. 与其他车企的对比
- 小鹏汽车:小鹏是国内最早推出L3级自动驾驶的车企,其XNGP系统已实现城市NOP功能,但小鹏的技术主要依赖自主研发,成本较高(约10-12万元/套),且品牌调性低于岚图。
- 蔚来汽车:蔚来的Aquila超感系统采用了4颗激光雷达,支持L4级自动驾驶,但主要应用于高端车型(如蔚来ET7),售价高达50万元以上,市场渗透率较低。
- 特斯拉:特斯拉的FSD系统是行业标杆,但在中国市场的适应性较差(如无法识别行人、非机动车),且价格昂贵(约6.4万元/年订阅),难以与华为-岚图的合作车型竞争。
2. 竞争优势
- 技术融合:华为的ADS 2.0系统与岚图的整车制造能力相结合,形成了“技术+制造”的双重优势,较纯自主研发的车企(如小鹏)更具成本效益。
- 市场定位:岚图聚焦高端市场,与华为的品牌调性契合,较其他合作车企(如赛力斯)更能体现华为的技术价值。
- 数据优势:双方联合收集的中国路况数据,使自动驾驶系统更适应国内场景,较特斯拉等外资品牌更具竞争力。
六、风险提示
1. 技术风险
自动驾驶系统的可靠性仍需验证,若出现重大安全事故(如碰撞、失控),可能导致合作项目延迟或取消,影响双方的品牌形象和销量。
2. 市场风险
若岚图合作车型的售价过高(如超过45万元),可能无法吸引足够的消费者,导致销量低于预期,影响财务回报。
3. 政策风险
中国政府对自动驾驶的监管政策尚未完全明确(如L3级自动驾驶的合法化),若政策延迟出台,可能导致合作车型无法按时量产,影响双方的战略布局。
七、结论
岚图汽车与华为的自动驾驶合作,是传统车企与科技巨头联合打造高端智能电动车型的典型案例。双方通过技术互补和资源整合,有望在自动驾驶领域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推动岚图的销量增长和品牌升级,同时拓展华为的智能汽车生态。尽管存在技术、市场和政策风险,但从目前的进展来看,合作项目的前景较为乐观,预计将成为双方未来几年的核心增长引擎。
(注:本报告数据来源于岚图汽车2025年半年报、华为2025年半年报、乘联会数据及官方新闻稿[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