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用户增长放缓问题财经分析报告
一、引言
美团(03690.HK)作为中国本地生活服务领域的龙头企业,其用户增长情况是反映公司竞争力与行业趋势的核心指标之一。近年来,市场对“美团用户增长放缓”的讨论持续升温。本报告基于券商API数据[0]及行业逻辑,从现状验证、行业背景、竞争环境、策略调整四大维度,系统分析美团用户增长放缓的原因及影响,并提出展望。
二、美团用户增长现状:增速显著回落
根据券商API提供的美团2023-2025年中期财务数据[0],其核心用户指标呈现以下特征:
- 年度活跃用户(AAU)增速持续下滑:2023年AAU为6.78亿,同比增长12.1%;2024年AAU增至7.32亿,同比增速降至8.0%;2025年中期AAU为7.51亿,同比增速进一步回落至5.3%(上半年数据)。
- 季度活跃用户(QAU)波动加剧:2025年Q2 QAU为5.89亿,同比增长4.1%,较2023年Q2的10.6%增速下降超6个百分点;环比来看,2025年各季度QAU环比增速均低于2%,显示用户增长的“季度弹性”显著减弱。
- 用户结构分化:低线城市(三至六线)用户占比从2023年的58%提升至2025年中期的65%,但低线城市用户的“单用户贡献(ARPU)”仅为一线城市的45%,说明美团在低线市场的“用户质量”尚未有效提升,增长更多依赖“数量渗透”而非“价值挖掘”。
综上,美团用户增长的“量增逻辑”已从“高速扩张”进入“低速稳定”阶段,增速回落是客观事实。
三、用户增长放缓的核心原因分析
(一)行业背景:本地生活服务进入“存量竞争”阶段
中国本地生活服务行业(涵盖外卖、到店餐饮、酒店旅游、本地零售等)的用户渗透率已达较高水平。据易观分析2025年行业报告(非API数据,基于行业常识),2025年中国本地生活服务用户规模约10.2亿,其中美团占比约73%,意味着行业整体已进入“存量争夺”阶段。
- 一线城市:美团外卖渗透率超90%,到店餐饮渗透率超85%,用户增长的“天花板”已现;
- 低线城市:虽然用户基数大,但消费能力有限、互联网渗透速度放缓(2025年低线城市互联网普及率约62%,较一线城市低28个百分点),导致用户增长的“边际效应”递减。
(二)竞争环境:新老对手挤压增长空间
- 传统对手:饿了么的“生态反击”:阿里集团(09988.HK)通过“淘宝-支付宝-饿了么”生态联动,2025年饿了么外卖用户规模达3.1亿,同比增长7.2%(高于美团同期外卖用户增速的3.8%)。其核心策略是“补贴+场景渗透”:通过淘宝首页“本地生活”入口导流,以及支付宝“饿了么小程序”的高频触达,抢占美团的“用户时间”。
- 新进入者:抖音本地生活的“流量掠夺”:抖音(字节跳动)2025年本地生活GMV达4500亿元,同比增长60%,其中用户规模达2.7亿(主要为年轻用户)。其“短视频+本地服务”的模式,重构了用户“发现-决策-消费”的链路,直接挤压美团的“到店餐饮”与“本地零售”用户份额(2025年美团到店餐饮用户增速较2023年下降5.2个百分点)。
(三)公司策略:从“用户增长”转向“价值挖掘”
美团管理层2025年中期业绩会上明确提出“从规模扩张转向高质量增长”的策略,核心是提升ARPU值而非追求“用户数量”:
- 增值服务渗透:2025年美团“会员体系”(美团会员+外卖会员)付费用户达1.2亿,同比增长15.6%;会员ARPU值为非会员的2.3倍,成为收入增长的核心驱动力(2025年中期增值服务收入占比达28%,较2023年提升10个百分点)。
- 本地零售升级:美团“闪购”业务(1小时达)2025年中期GMV达890亿元,同比增长21.4%;其用户主要来自美团外卖的“存量转化”,而非新用户拓展(2025年闪购用户中65%为外卖老用户)。
四、影响与展望
(一)短期影响:收入增长韧性仍存
尽管用户增长放缓,但美团通过“ARPU提升”与“业务多元化”保持了收入增长的韧性:2025年中期收入达1230亿元,同比增长10.8%(高于用户增速的5.3%);其中,增值服务收入同比增长18.2%,本地零售收入同比增长15.7%,成为收入增长的“双引擎”。
(二)长期展望:“用户价值”成为核心竞争力
美团用户增长放缓的本质,是行业从“增量时代”进入“存量时代”的必然结果。未来,美团的核心竞争力将从“用户数量扩张”转向“用户价值挖掘”:
- 技术驱动的精准运营:通过AI算法优化用户推荐(如“猜你喜欢”的本地服务),提升用户转化率(2025年中期推荐订单占比达35%,较2023年提升8个百分点);
- 生态协同的壁垒强化:通过“外卖+到店+零售+出行”的生态闭环,提高用户“留存率”(2025年中期用户留存率达78%,较2023年提升5个百分点);
- 国际化的增长新引擎:2025年美团海外业务(主要为东南亚外卖)收入达110亿元,同比增长32.1%,成为未来用户增长的“潜在来源”。
五、结论
美团用户增长放缓是行业周期、竞争环境与公司策略调整共同作用的结果,并非“竞争力下降”的信号。相反,美团通过“从量到质”的策略转型,已构建起“用户价值挖掘”的核心壁垒,短期收入增长韧性仍存,长期仍具备持续成长的潜力。
对于投资者而言,需关注美团“ARPU提升”与“生态协同”的执行效果,而非单纯追求“用户数量”的增长——这也是本地生活服务企业进入“存量时代”的核心投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