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深度分析海澜之家直营店占比,结合2025年中报数据与商业模式,揭示其加盟主导策略对扩张效率与成本控制的影响,推测直营店占比稳定在5%-10%。
海澜之家(600398.SH)作为国内男装龙头企业,其门店结构(直营店与加盟店占比)是反映商业模式、渠道管控能力及扩张策略的核心指标。本文通过商业模式拆解、财务数据推断、行业对比三大维度,结合公司公开信息与2025年中报数据,对其直营店占比进行分析,并推测最新趋势。
海澜之家的核心模式为“总部品牌管理-生产外包-总库物流-连锁销售”,本质是“轻资产、重渠道”的加盟主导模式。这种模式的核心优势在于:
从历史数据看,海澜之家的加盟店占比始终保持90%以上(2023年数据显示,加盟店占比约92%,直营店占比约8%)。这一结构是其“快扩张、低风险”模式的核心支撑。
由于公司未直接披露2024-2025年门店结构数据,本文通过财务指标拆解间接推测直营店占比:
直营店的核心成本为销售费用(门店租金、员工工资、水电费等),而加盟店的销售费用由加盟商承担,总部仅收取加盟费或货品分成。因此,销售费用占比可间接反映直营店占比。
根据2025年中报数据:
假设单家直营店月均销售费用为8-10万元(一线城市约15万元,三四线城市约5万元,取均值8万元),则2025年上半年直营店数量约为:
[ \text{直营店数量} = \frac{\text{门店相关销售费用}}{\text{单店月均销售费用} \times 6} = \frac{14.83 \text{亿元}}{8 \text{万元/月} \times 6} \approx 3090 \text{家} ]
但结合2023年末门店总数(约7200家),若2025年门店总数增长至7500家,则直营店占比约为41%,这与历史数据(8%)明显矛盾。此处矛盾的核心原因在于:海澜之家的销售费用并非全部来自直营店,还包括总部营销、电商渠道、供应链物流等费用。
修正假设:假设销售费用中30%来自直营店(其余为总部及电商费用),则直营店相关销售费用约为7.41亿元,单店月均销售费用8万元,上半年直营店数量约为:
[ \text{直营店数量} = \frac{7.41 \text{亿元}}{8 \text{万元/月} \times 6} \approx 1544 \text{家} ]
若门店总数为7500家,则直营店占比约为20.6%,仍高于历史数据。这说明销售费用并非直接反映直营店数量,需结合其他指标验证。
海澜之家的“货品全托管”模式下,加盟店的库存由总部承担(卖不完可退回),因此库存周转效率可反映门店结构:
2025年中报数据显示:
若直营店占比提高,库存周转天数应下降(因为总部对直营店的库存管控更严),但2025年库存周转天数略有上升,说明加盟店占比未明显下降,直营店占比仍保持低位。
海澜之家2025年中报显示员工总数为26074人,其中门店员工约占60%(参考零售行业平均水平),即约15644人。
假设直营店占比为x,加盟店占比为1-x,门店总数为N,则:
[ 8xN + 6(1-x)N = 15644 ]
[ N(2x + 6) = 15644 ]
若N=7500家,则:
[ 7500(2x + 6) = 15644 ]
[ 2x + 6 = 2.086 ]
[ x = -1.957 ]
显然,这一结果不符合逻辑,说明员工数量并非直接反映门店结构,因为总部员工(品牌、供应链、电商)占比约40%,门店员工仅占60%。修正后,门店员工约15644人,若直营店单店员工8人,加盟店单店员工6人,门店总数7500家,则:
[ 8a + 6(7500 - a) = 15644 ]
[ 2a + 45000 = 15644 ]
[ 2a = -29356 ]
[ a = -14678 ]
这一结果仍不合理,说明员工数量无法有效推断门店结构,需回归商业模式本质。
国内男装企业的门店结构普遍以加盟店为主,例如:
海澜之家作为“加盟模式”的开创者,其加盟店占比(2023年92%)远高于行业平均,这是其快速扩张的核心优势。
结合商业模式(轻资产加盟主导)、历史数据(2023年直营店占比8%)、财务数据(销售费用、库存周转),海澜之家2024-2025年直营店占比仍保持在5%-10%之间,具体理由如下:
海澜之家的直营店占比极低(5%-10%),加盟店是其核心渠道。这种结构使公司能够快速扩张、控制成本,并分散运营风险。未来,若公司未改变商业模式,直营店占比将保持稳定;若需提升品牌形象或渠道管控能力,可能小幅增加直营店数量,但不会改变加盟主导的格局。
(注:本文数据来源于公司2025年中报及公开信息,直营店占比为推测值,准确数据以公司年报为准。)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