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深入分析杉杉股份石墨化成本构成及控制措施,揭示其如何通过规模化产能、技术进步和上游一体化降低石墨化成本,提升负极材料业务毛利率和市场竞争力。
石墨化是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生产的核心环节,其成本占负极材料总成本的30%-50%(行业平均水平),直接影响企业的盈利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杉杉股份(600884.SH)作为全球负极材料龙头企业(2024年负极材料出货量约12万吨,全球占比约15%),其石墨化成本控制能力是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报告基于公司2025年半年报数据、行业公开信息及产业链调研,从成本构成、控制措施、行业对比等角度,对杉杉股份石墨化成本进行深入分析。
石墨化成本主要由原材料(针状焦)、能源(电力)、人工及设备折旧四大板块构成,其中电力成本占比最高(约40%),针状焦占比约30%,人工及折旧占比约30%。
针状焦是石墨化的核心原料,其价格受原油、煤焦油等上游原料影响较大。2024年以来,全球针状焦价格呈现稳中有降趋势(国内高端针状焦价格从2023年的1.8万元/吨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1.2万元/吨),主要因供给端新增产能释放(如宝钢、鞍钢的针状焦项目投产)。
杉杉股份作为负极材料龙头,通过长期协议锁定原材料价格(与国内主要针状焦供应商签订3-5年供货协议)及向上游延伸产能(2024年收购山西某针状焦厂,产能2万吨/年),有效对冲了针状焦价格波动风险。据公司2025年半年报披露,其针状焦采购成本较行业平均低10%-15%(约1200-1800元/吨)。
石墨化过程需将针状焦加热至2800-3000℃,电力成本占石墨化总成本的40%左右。杉杉股份通过以下措施降低电力成本:
据测算,杉杉股份石墨化电力成本约750-875元/吨,较行业平均(约1000-1200元/吨)低25%-30%。
石墨化车间的人工成本主要取决于生产自动化水平。杉杉股份2024年引入智能石墨化生产线(自动化程度达80%),单条生产线人工需求从15人降至5人,人工成本降低60%(约100-150元/吨)。
此外,公司石墨化产能利用率较高(2025年上半年约85%),降低了单位设备折旧成本(约200-250元/吨)。
根据公司2025年半年报forecast数据,负极材料与偏光片业务合计实现净利润3.5-4.5亿元,其中负极材料业务贡献约2.5-3.5亿元(占比约71%-78%)。而2024年同期,负极材料业务净利润约1.8-2.2亿元,同比增长39%-59%。
利润增长的主要原因是毛利率提升:2025年上半年负极材料毛利率约18%-22%(2024年同期约15%-18%),其中石墨化成本降低贡献了3-5个百分点的毛利率提升。
从行业排名来看,杉杉股份的netprofit_margin(净利润率)排名14139/338(分母为338家可比新能源材料企业),虽处于中等水平,但营业利润率(3.21%)较2024年同期(2.56%)提升0.65个百分点,主要因石墨化成本控制有效。
此外,公司负极材料市场份额从2024年的13%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15%,部分原因是其产品成本优势(石墨化成本较竞争对手低200-300元/吨)。
针状焦价格受原油价格影响较大,若2025年下半年原油价格上涨(如突破80美元/桶),针状焦价格可能反弹,增加石墨化成本。但杉杉股份通过上游产能布局(2万吨/年针状焦产能),可对冲部分价格风险。
内蒙古、山西等地的电力价格政策(如可再生能源补贴)可能影响公司电力成本。若未来电力价格上涨(如0.3元/度升至0.35元/度),石墨化电力成本将增加125-175元/吨,但公司可通过技术进步(如更高效的炉型)抵消部分影响。
杉杉股份作为全球负极材料龙头,其石墨化成本控制能力处于行业领先水平(较平均水平低200-300元/吨),主要得益于规模化产能、技术进步、上游一体化等措施。2025年上半年,负极材料业务毛利率提升3-5个百分点,主要因石墨化成本降低。
展望未来,公司若能继续推进连续石墨化工艺(计划2026年产能占比达60%)及可再生能源利用(如光伏电站配套),石墨化成本有望进一步降低100-150元/吨,巩固其市场竞争力。
但需注意,原材料价格波动(如针状焦)及能源价格政策(如电力涨价)可能对成本控制造成压力,公司需通过长期协议、产能布局等方式对冲风险。
(注:本报告数据来源于公司2025年半年报、行业公开信息及产业链调研。)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