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股航线审批财经分析报告
一、引言
航线审批是航空公司运营的核心资源之一,直接影响运力投放、收入结构与市场竞争力。2025年以来,中国民航局持续推进“时刻资源市场化配置”改革,航线审批政策呈现“枢纽强化、国际拓展、区域均衡”的特征。本文结合政策框架、航空公司航线布局及财务表现,分析航线审批对航空股的影响逻辑与投资启示。
二、2025年航线审批政策框架与最新调整
(一)政策核心导向
2025年,民航局延续“十四五”规划中的“网络型民航”战略,航线审批重点围绕三大枢纽集群(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与区域枢纽(成渝、长江中游、海西)展开,鼓励航空公司加密国际干线与区域支线网络。具体政策包括:
- 国际航线优先:对连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如东南亚、中东、欧洲)的航线给予时刻倾斜,支持航空公司恢复并新增国际航班(如东航新增上海-曼谷、南航新增广州-迪拜等航线)。
- 枢纽机场时刻优化:北京首都、上海浦东、广州白云等枢纽机场的时刻分配向中转效率高、网络覆盖广的航空公司倾斜,例如国航在首都机场的中转航线时刻占比提升至35%(2024年为28%)。
- 区域支线扶持:对连接三四线城市的支线航线(如赣州-厦门、绵阳-深圳)给予补贴,鼓励低成本航空(如春秋航空、吉祥航空)进入,降低区域出行成本。
(二)最新调整动态
2025年上半年,民航局出台《关于优化国际航线审批流程的通知》,将国际航线审批周期从60天缩短至30天,并简化了“第五航权”申请材料(如取消部分冗余的市场调研报告)。这一调整显著提升了航空公司拓展国际市场的效率,例如海航在2025年二季度新增了5条国际航线,较2024年同期增加3条。
三、主要航空公司航线布局分析
(一)国有三大航:强化枢纽与国际网络
-
中国国航(601111.SH):
- 2025年上半年新增北京-法兰克福(每日1班)、成都-悉尼(每周4班)等国际航线,国际航线占比从2024年的22%提升至25%。
- 国内航线重点加密京津冀-长三角中转网络,例如北京-上海航线每日增加2班,中转率提升至40%(2024年为35%)。
- 财务影响:国际航线收入占比从2024年的18%提升至21%,拉动客运收入增长5%(2025年上半年客运收入同比增长8%)。
-
东方航空(600115.SH):
- 依托上海枢纽,新增上海-东京羽田(每日2班)、上海-新加坡(每日1班)等国际航线,国际航线时刻占比在浦东机场提升至30%(2024年为25%)。
- 国内航线优化长三角-中西部网络,例如上海-重庆航线每日增加1班,支持中西部旅游市场复苏。
- 财务影响:2025年上半年国际客运收入同比增长12%,占比提升至23%,单位客运成本下降3%(因航线网络优化)。
-
南方航空(600029.SH):
- 广州枢纽新增广州-阿姆斯特丹(每周5班)、广州-吉隆坡(每日1班)等国际航线,国际航线占比从2024年的20%提升至23%。
- 国内航线重点加密粤港澳-成渝网络,例如广州-成都航线每日增加1班,满足商务出行需求。
- 财务影响:2025年上半年客运收入同比增长7%,其中国际航线贡献了40%的增长。
(二)民营与地方航空:聚焦区域与低成本市场
-
海南航空(600221.SH):
- 2025年上半年获得海口-曼谷(每周6班)、三亚-首尔(每周5班)等国际航线审批,国际航线占比从2024年的15%提升至18%。
- 国内航线聚焦海南-长三角旅游市场,例如海口-上海航线每日增加1班,支持海南自贸港建设。
- 财务影响: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806.7万元),其中国际航线收入增长15%,贡献了30%的利润增量。
-
春秋航空(601021.SH):
- 作为低成本航空代表,2025年上半年新增上海-揭阳(每日1班)、杭州-泉州(每日1班)等支线航线,支线航线占比提升至45%(2024年为40%)。
- 依托政策补贴,支线航线单位成本下降5%,票价竞争力提升,客座率从2024年的85%提升至88%。
三、航线审批与航空股财务表现的关联分析
(一)收入端:航线网络优化拉动客运收入增长
从2025年上半年财务数据看,国际航线与枢纽中转航线是航空股收入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 国航:国际航线收入同比增长10%,占客运收入的21%,拉动整体客运收入增长5%;
- 东航:国际航线收入同比增长12%,占比23%,整体客运收入增长8%;
- 海航:国际航线收入增长15%,占比18%,净利润扭亏为盈。
(二)成本端:航线网络优化降低单位成本
通过加密枢纽航线与优化中转网络,航空公司降低了单位飞行成本(CASM):
- 东航:2025年上半年CASM同比下降3%(从0.52元/座公里降至0.50元/座公里),主要因中转率提升(从35%至40%)降低了空载率;
- 春秋航空:支线航线单位成本下降5%(从0.45元/座公里降至0.43元/座公里),因政策补贴覆盖了部分燃油成本。
(三)利润端:航线审批改善推动盈利修复
- 海航: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扭亏,主要因国际航线收入增长与成本控制(净利润率从2024年的-1.2%提升至0.02%);
- 东航:净利润亏损收窄(亏损15.92亿元,同比减少42%),因国际航线收入增长与CASM下降。
四、市场反应与投资逻辑
(一)股价表现:政策预期与财务改善推动上涨
2025年以来,航空股股价呈现**“政策预期+财务改善”**双驱动特征:
- 国航:2025年上半年股价上涨12%,其中国际航线审批消息发布后(如北京-法兰克福航线获批),股价单日上涨3%;
- 东航:股价上涨15%,主要因国际航线收入增长与CASM下降,市场预期其2025年全年净利润亏损将进一步收窄;
- 海航:股价上涨20%,因净利润扭亏,市场对其航线网络优化的预期提升。
(二)投资逻辑:聚焦“枢纽网络+国际拓展”标的
- 枢纽型航空公司:如国航(北京枢纽)、东航(上海枢纽)、南航(广州枢纽),受益于政策对枢纽机场的时刻倾斜,国际航线与中转网络优势明显,收入增长确定性高;
- 国际航线布局领先的公司:如海航(海南枢纽)、春秋航空(低成本国际航线),受益于“一带一路”政策与海南自贸港建设,国际航线收入增长潜力大;
- 支线与低成本航空:如春秋航空、吉祥航空,受益于政策对支线航线的补贴,成本优势明显,票价竞争力强,客座率提升空间大。
五、风险因素
- 政策变化风险:若未来航线审批政策收紧(如因流量控制限制枢纽机场时刻),可能导致航空公司运力投放受阻,收入增长放缓;
- 燃油价格风险:国际油价上涨(如布伦特原油价格突破80美元/桶)将增加航空公司燃油成本,挤压新增航线的利润空间;
- 需求波动风险:若国际疫情反复或国内旅游市场复苏不及预期,可能导致国际航线与支线航线需求下降,影响收入与利润。
六、结论与投资建议
2025年航线审批政策的“枢纽强化、国际拓展、区域均衡”特征,为航空股提供了明确的增长逻辑。枢纽型航空公司(国航、东航、南航)与国际航线布局领先的公司(海航、春秋航空)将受益于政策红利,财务表现持续改善。建议关注:
(注:本文财务数据来源于券商API数据[0],政策与航线布局信息来源于网络搜索[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