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中旬 航空公司客座率提升空间分析:2025-2027年预测与驱动因素

本报告分析全球及中国航空公司客座率现状,探讨需求端恢复、供给端优化、竞争环境与运营效率四大驱动因素,预测2025-2027年提升空间,并提示疫情、燃油价格等风险。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11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11 分钟

航空公司客座率提升空间分析报告

一、客座率的定义与当前市场现状

客座率(Passenger Load Factor, PLF)是衡量航空公司运营效率的核心指标之一,计算公式为:客座率=实际承运旅客数÷可用座位数×100%。它反映了航空公司对运力的利用效率,直接影响 revenue per available seat kilometer(RASK)和盈利水平。

1. 全球市场现状

根据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2025年上半年数据[0],全球航空公司平均客座率约为81.2%,较2024年同期提升2.5个百分点,但仍低于2019年疫情前的82.6%。其中,亚太地区(不含中国)恢复最快,客座率达83.5%,主要受益于东南亚旅游市场的爆发(如泰国、越南的出境游需求增长15%+);北美地区次之(80.8%),欧洲地区因地缘政治因素恢复较慢(79.1%)。

2. 中国市场现状

中国民航局数据显示[0],2025年上半年国内航线客座率为84.3%,已超过2019年同期(83.1%);国际航线客座率为78.6%,较2019年的81.5%仍有差距,但较2024年同期提升4.2个百分点。主要航空公司中,南方航空(600029.SH)、东方航空(600115.SH)国内航线客座率均超过85%,而国际航线因运力恢复滞后(如中美、中欧航线仍未完全复航),客座率约75%-78%。

二、客座率提升的核心驱动因素分析

客座率的提升本质是需求端增长供给端优化的平衡结果,同时受竞争环境、运营效率等因素影响。以下从四大维度展开分析:

(一)需求端:出行需求的持续恢复与结构升级

  1. 旅游需求反弹
    疫情后,国内游与出境游需求呈现“报复性增长”。2025年上半年,国内旅游人数达28.7亿人次,同比增长12.3%[0];出境游人数达5100万人次,同比增长45%(主要前往东南亚、欧洲)。旅游需求的增长直接拉动航空客运量,尤其是热门旅游航线(如三亚-北京、上海-曼谷)的客座率显著高于平均水平(如三亚凤凰机场2025年上半年客座率达88%)。

  2. 商务出行恢复
    随着经济复苏(2025年中国GDP增速预计6.1%[0]),企业差旅预算增加,商务出行需求逐步回升。2025年上半年,国内商务客运量占比从2024年的28%提升至32%,国际商务客运量占比从15%提升至21%。高端商务客(如头等舱、公务舱)的需求增长尤为明显,部分航空公司(如中国国航)的公务舱客座率较2024年提升5个百分点。

  3. 政策与人口因素
    政策层面,中国民航局持续放宽国际航班审批(2025年上半年新增国际航线32条),签证便利化措施(如东南亚多国对中国游客免签)进一步刺激出境游需求。人口因素方面,中国中等收入群体(约4亿人)的扩大,推动航空出行从“奢侈品”向“大众消费”转型,潜在需求仍未完全释放。

(二)供给端:运力优化与网络布局

  1. 运力投放精准化
    航空公司通过大数据分析(如乘客出行偏好、航线客流量)调整运力投放,减少冷门航线的运力浪费,增加热门航线的航班密度。例如,春秋航空(601021.SH)2025年上半年将长三角至东南亚的航班数量增加20%,客座率较2024年同期提升3个百分点;南方航空则减少了西北部分冷门航线的运力,将资源集中于粤港澳大湾区至国内主要城市的航线。

  2. 机型结构升级
    更换老旧机型、引入宽体机(如A350、B787)是提升客座率的重要手段。宽体机的载客量更大(如A350-900可载325人),且燃油效率更高(较旧机型降低20%燃油消耗),有助于降低单位成本,从而允许航空公司通过降价吸引更多乘客。2025年,中国航空公司计划引进宽体机56架,占新增运力的35%[0]。

  3. 联盟与代码共享
    加入航空联盟(如星空联盟、天合联盟)或与其他航空公司开展代码共享合作,可扩大航线网络覆盖范围,吸引更多中转乘客。例如,东方航空与达美航空的代码共享合作,使东方航空的国际航线网络覆盖至北美20个城市,2025年上半年中转乘客占比提升至18%,客座率较2024年同期提升2.5个百分点。

(三)竞争环境:差异化竞争与替代交通方式的应对

  1. 与高铁的竞争
    高铁(如京沪高铁、京广高铁)在短途航线(1000公里以内)的竞争优势明显(准点率高、便捷性强),导致部分航空乘客流失。航空公司通过差异化服务应对:例如,推出“高端经济舱”(提供更大座位空间、优先值机)、“机上娱乐系统”(如东方航空的“空中Wi-Fi”)、“短途航班快捷服务”(如春秋航空的“15分钟快速值机”),吸引对时间敏感或注重服务的乘客。2025年上半年,国内短途航线(如上海-杭州)的航空客座率较2024年提升1.8个百分点,主要得益于差异化服务的推出。

  2. 低成本航空的竞争
    低成本航空公司(如春秋航空、吉祥航空)通过低票价策略吸引价格敏感乘客,抢占市场份额。传统航空公司则通过推出低成本子品牌(如南方航空的“南航快运”)或调整定价策略(如动态定价、折扣机票)应对。例如,南方航空2025年上半年推出的“周末折扣机票”(比平时低30%),使周末航班客座率提升至87%,较平时高5个百分点。

(四)运营效率:数字化与服务质量提升

  1. 数字化转型
    航空公司通过数字化工具(如APP、大数据分析)优化运营流程,提高客座率。例如,中国国航的“智能排班系统”可根据历史数据预测航线客流量,调整航班时刻和运力投放,2025年上半年该系统使航班客座率提升了2.1个百分点;东方航空的“个性化推荐系统”通过分析乘客出行偏好,推荐合适的航班和服务(如选座、餐食),提高乘客忠诚度,重复购买率较2024年提升8%。

  2. 航班准点率提升
    航班延误是导致乘客选择其他交通方式的重要原因。2025年,中国航空公司通过优化地面服务(如加快行李处理速度)、与空管部门合作(如优先起飞权),将航班准点率从2024年的82%提升至85%[0]。准点率的提升使乘客对航空出行的信心增强,客座率较2024年同期提升1.5个百分点。

三、客座率提升的空间预测与风险因素

(一)提升空间预测

根据IATA的预测[0],全球航空公司平均客座率将从2025年的81.2%提升至2027年的84.5%,主要驱动因素包括:

  • 旅游需求的持续增长(2025-2027年全球旅游人数预计年均增长5%);
  • 商务出行的恢复(2025-2027年全球商务客运量预计年均增长4%);
  • 运营效率的提升(数字化转型使航空公司运营成本降低3%-5%)。

中国航空公司的客座率提升空间更大,预计从2025年的83.5%(国内航线)和78.6%(国际航线)提升至2027年的86%(国内航线)和82%(国际航线),主要原因包括:

  • 国内经济的持续增长(2025-2027年中国GDP预计年均增长5.5%);
  • 国际航班的完全复航(2026年中美、中欧航线将恢复至2019年水平);
  • 低成本航空的扩张(2025-2027年低成本航空市场份额预计从30%提升至35%)。

(二)风险因素

  1. 疫情复发:若全球疫情再次爆发,旅游和商务出行需求将大幅下降,客座率可能再次下滑;
  2. 燃油价格波动:燃油成本占航空公司运营成本的30%左右,若燃油价格大幅上涨(如超过100美元/桶),航空公司可能被迫提高票价,导致乘客流失,客座率下降;
  3. 政策收紧:若政府加强对航空业的监管(如限制航班数量、提高税收),或签证政策收紧(如取消免签),将影响国际航班的恢复,客座率提升受阻;
  4. 高铁竞争加剧:若高铁网络进一步扩张(如连接更多中小城市),或高铁票价下降,将抢占更多航空市场份额,导致客座率提升空间缩小。

四、结论

航空公司客座率的提升空间主要来自需求端的持续恢复(旅游、商务出行)、供给端的优化(运力投放、机型升级、联盟合作)、竞争环境的适应(差异化服务、应对高铁竞争)以及运营效率的提升(数字化、准点率)。预计未来2-3年,全球航空公司平均客座率将提升3-4个百分点,中国航空公司的提升空间更大(国内航线提升2-3个百分点,国际航线提升3-4个百分点)。

然而,疫情复发、燃油价格波动、政策收紧等风险因素可能影响客座率的提升,航空公司需通过优化运营、提升服务质量、加强合作等方式应对。

(注:本报告数据来源于券商API数据[0]及行业报告。)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

小程序二维码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