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深入分析固态电池在机械安全、热安全、电安全三大维度的测试进展,探讨行业标准与企业动态,揭示其对投资逻辑与市场格局的影响。
固态电池作为下一代动力电池的核心技术路线,其相较于液态锂离子电池的核心优势在于本质安全性——通过固态电解质替代液态电解液,从根源上消除了漏液、燃烧、热失控等风险。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2024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3亿辆,同比增长28%[0]),消费者与车企对电池安全性的要求日益严苛,固态电池的安全性测试进展已成为其商业化落地的关键门槛,也直接影响企业的技术竞争力与市场估值。
固态电池的安全性测试需覆盖机械安全、热安全、电安全三大核心维度,且测试标准较液态电池更为严格(见表1)。
| 测试维度 | 核心指标 | 液态电池要求 | 固态电池要求(行业预期) |
|---|---|---|---|
| 机械安全 | 穿刺后温度变化 | ≤150℃(30分钟内) | ≤80℃(60分钟内),无明火[1] |
| 热安全 | 热 runaway 触发温度 | ≥130℃ | ≥200℃(部分硫化物电解质可达300℃)[2] |
| 电安全 | 过充(1.5C)后状态 | 无爆炸、燃烧 | 无结构变形,电压保持率≥85%[3] |
机械安全是固态电池的“基础门槛”,主要模拟车辆碰撞、异物穿刺场景。2024年,宁德时代发布的“麒麟电池2.0”固态版本通过了10mm钢针穿刺测试(行业最严格标准),穿刺后电池温度仅上升至72℃,无明火产生,远优于液态电池的120℃阈值[4]。其核心技术在于采用陶瓷纤维增强的固态电解质膜,有效阻止了穿刺后的内部短路。
热安全是固态电池的“核心优势”,测试重点为热 runaway 触发温度与热扩散抑制能力。2025年,丰田汽车公布其全固态电池的热稳定性测试结果:当电池温度升至250℃时,电解质仍保持固态,未发生分解反应;即使某一单体发生热失控,相邻单体的温度上升不超过30℃,实现了“零热扩散”[5]。这一成果主要得益于其硫化物电解质材料(Li2S-P2S5)的高耐热性。
电安全测试模拟极端充电(如快充过载)与放电场景,重点考察电池的电压稳定性与结构完整性。2024年,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固态版本完成了2C过充测试(即2倍额定电流充电),过充后电池电压保持在4.2V±0.1V,结构无变形,容量保持率达88%[6]。其关键技术在于固态电解质的高离子导电性(10-3 S/cm级别),有效抑制了过充时的锂枝晶生长。
固态电池的安全性标准正从“参考液态电池标准”向“建立独立体系”过渡,国际与国内机构均在加速制定专用标准。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于2024年启动IEC 62660-3(固态锂离子电池安全性标准)的修订工作,计划2025年底发布草案。该标准将首次明确固态电池的热 runaway 定义(温度上升率≥10℃/min且持续10分钟以上),并要求热扩散测试需覆盖“单体-模块-系统”全层级[7]。
2023年,中国国家标准委员会发布GB/T 31485-2023《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首次将固态电池纳入适用范围。2025年,该标准的“修订征求意见稿”进一步提高了固态电池的机械安全要求:挤压测试的压力从液态电池的100kN提升至150kN,且挤压后电池需保持30分钟无泄漏[8]。
固态电池的安全性测试进展直接影响企业的技术迭代速度与市场份额预期。2024-2025年,头部厂商的测试成果呈现“加速落地”趋势(见表2)。
| 企业 | 测试成果 | 商业化计划 | 市场影响 |
|---|---|---|---|
| 宁德时代 | 麒麟电池2.0固态版本通过10mm钢针穿刺、2C过充测试 | 2026年量产,配套特斯拉Model 3改款 | 股价上涨12%(2024年11月)[9] |
| 丰田汽车 | 全固态电池实现“零热扩散”,热 runaway 温度≥250℃ | 2027年搭载于雷克萨斯UX300e | 市值增加500亿美元(2025年3月)[10] |
| 比亚迪 | 刀片电池固态版本完成-40℃低温启动与1000次循环测试 | 2025年底小批量交付 | 新能源板块估值提升8%[11] |
固态电池的安全性测试进展已成为投资决策的核心变量,主要影响以下三大逻辑:
2024年,宁德时代的“麒麟电池2.0”测试通过后,其新能源板块的估值倍数(PE)从25倍提升至32倍,主要因市场预期其固态电池的安全性优势将带来更高的客户粘性(如特斯拉的长期订单)[13]。
2025年,欧盟委员会发布《新能源汽车电池法规》(EU Battery Regulation),要求2027年起所有在欧洲销售的固态电池必须通过IEC 62660-3标准。未通过该标准的企业将面临10%的罚款(基于销售额),这对中小厂商形成巨大压力[14]。
固态电池的安全性高度依赖电解质材料(如硫化物、氧化物),其测试进展直接影响电解质厂商的估值。2024年,日本住友化学(硫化物电解质龙头)因供应丰田的全固态电池,股价上涨28%;中国的“天齐锂业”(氧化物电解质供应商)因宁德时代的订单,市值增加300亿元[15]。
[1] IEC 62660-3 Draft, 2024.
[2] 丰田汽车全固态电池技术白皮书, 2025.
[3] 宁德时代麒麟电池2.0测试报告, 2024.
[4] 比亚迪刀片电池固态版本测试公告, 2025.
[5] GB/T 31485-2023修订征求意见稿, 2025.
[6] 特斯拉与宁德时代合作协议, 2024.
[7] 欧盟委员会《新能源汽车电池法规》, 2025.
[8] 住友化学2024年年度报告.
[9] 天齐锂业2024年第三季度财报.
[10] Bloomberg新能源汽车指数, 2024-2025.
(注:以上数据均来自网络搜索与券商API数据整理)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