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深入分析信托公司主动管理业务的核心价值、监管框架、市场规模及风险控制,探讨2025年行业趋势与头部机构战略布局,助力信托公司把握转型机遇。
信托公司主动管理业务是指信托公司作为受托人,独立承担项目筛选、资产配置、风险控制及投后管理等核心职责,以委托人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开展的信托业务。其核心价值在于回归信托“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本源,区别于传统通道业务(仅承担事务性管理,不承担主动决策责任)。
从业务类型看,主动管理业务涵盖资金信托(如股票投资信托、债券投资信托、私募股权信托)、财产信托(如不动产投资信托、家族信托、慈善信托)及服务信托(如企业年金信托、资产证券化信托)三大类。其中,资金信托是当前主动管理的核心板块(占比约60%),而家族信托、慈善信托等服务信托则是未来高价值转型的关键方向。
自2018年《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资管新规”)出台以来,监管层持续推动信托公司“去通道、强主动”转型。2024年,银保监会修订《信托公司资金信托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进一步强化主动管理的监管约束与激励机制:
2025年,监管政策的核心方向将围绕**“主动管理能力认证”**展开——银保监会拟推出《信托公司主动管理业务能力评估指引》,从投资研究、风险控制、产品创新等维度对信托公司进行分级,推动行业向“能力驱动型”转型。
根据中国信托业协会2024年数据,全行业主动管理信托规模约8.2万亿元(占信托总资产的35%),较2022年的6.1万亿元增长34.4%,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6%。其中,权益类主动管理规模增长最快(2024年同比增长22%),反映信托公司在股票、私募股权等领域的主动管理能力提升;家族信托规模突破1.2万亿元(2024年同比增长18%),成为高净值客户财富传承的核心工具。
从收入贡献看,主动管理业务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28%提升至2024年的41%,部分头部信托公司(如中信信托、建信信托)的主动管理收入占比已超过50%。ROE(净资产收益率)表现:主动管理业务的ROE约为12%-15%,显著高于通道业务的3%-5%,成为信托公司盈利的核心来源。
主动管理业务的核心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如融资方违约)、市场风险(如资产价格波动)及操作风险(如投后管理漏洞)。头部信托公司已建立**“全流程、多维度”的风险控制体系**:
案例:2024年,某信托公司发行的“新能源产业股权投资集合信托计划”,通过投资5家光伏、风电企业(单项目占比不超过15%),实现年化收益率11.2%,未发生任何违约事件,体现了主动管理的风险控制能力。
头部信托公司(如中信信托、建信信托、平安信托)已形成差异化的主动管理战略:
2025年战略重点:头部公司将进一步强化**“财富管理+资产管理”的协同**(如中信信托的“财富管理平台”对接主动管理产品),并拓展ESG(环境、社会、治理)主动管理(如建信信托的“绿色能源信托计划”),满足高净值客户的多元化需求。
主动管理业务是信托公司转型的核心方向,其价值不仅在于提升盈利质量,更在于重构信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从“通道中介”转变为“财富管理服务商”。2025年,随着监管政策的进一步强化与市场需求的增长,主动管理业务将成为信托行业的“压舱石”,头部公司的差异化优势将更加明显。对于信托公司而言,提升主动管理能力(如投资研究、风险控制、产品创新)是应对挑战、抓住机遇的关键。
(注:本报告数据来源于中国信托业协会2024年统计数据、头部信托公司公开披露的2024年年报及行业研究报告。)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