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中旬 2023-2025药企集采中标率分析:趋势、影响与策略

本报告深度分析2023-2025年药企集采中标率趋势,揭示仿制药与创新药分化格局,探讨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表现差异,并提供投资策略建议。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11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7 分钟

药企集采中标率财经分析报告

一、引言

药品集中采购(以下简称“集采”)是中国医药行业的核心政策之一,旨在通过规模化采购降低药品价格、提升医保资金使用效率。药企的集采中标率不仅反映了企业在仿制药/创新药领域的竞争力,也直接影响其收入结构、市场份额及长期发展潜力。本报告基于2023-2025年公开数据及行业研究,从行业整体趋势、企业分层表现、影响因素及财务影响四大维度,对药企集采中标率进行系统分析。

二、行业整体中标率趋势:分化中趋于稳定

(一)整体水平:仿制药中标率高位波动,创新药逐步渗透

根据2023-2025年国采(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省际联盟采(如长三角、京津冀联盟)及省级集采的合并数据,仿制药整体中标率维持在70%-85%区间,其中过评仿制药(通过一致性评价)中标率显著高于未过评品种(约90% vs 50%)。这一趋势源于集采对“质量+价格”的双重要求:过评品种因质量达标,价格竞争成为核心,企业通过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从而保持较高中标率。

创新药领域:2025年起,集采开始纳入部分创新药(如PD-1抑制剂、ADC药物),中标率约为30%-50%,低于仿制药但呈上升趋势。例如,2025年长三角联盟创新药集采中,12个创新药品种有5个中标,中标率41.7%,反映创新药企业通过谈判进入医保目录的意愿增强。

(二)细分领域:慢性病药、抗肿瘤药中标率差异显著

  • 慢性病药(如降压药、降糖药):因市场需求稳定、生产工艺成熟,中标率高达80%-90%。例如,2024年国采第八批(慢性病专项)中,硝苯地平缓释片、二甲双胍等品种中标率均超过85%,龙头企业(如拜耳、辉瑞)通过价格让步维持市场份额。
  • 抗肿瘤药(如化疗药、靶向药):因药物研发成本高、患者需求迫切,中标率约为60%-75%。2025年国采第九批(抗肿瘤药专项)中,卡培他滨、奥沙利铂等品种中标率为72%,但进口原研药(如罗氏、诺华)中标率低于国产仿制药(约50% vs 80%),主要因国产药价格优势明显。

三、企业分层表现: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分化加剧

(一)龙头药企:中标率稳定,市场份额集中

恒瑞医药、复星医药、石药集团等龙头企业2023-2025年集采中标率均保持在75%以上,其中恒瑞医药(仿制药板块)中标率达82%,主要得益于其完善的过评管线(截至2025年6月,过评品种达112个)规模化生产能力。例如,恒瑞的甲磺酸阿帕替尼(抗肿瘤药)在2024年国采中以低于原研药30%的价格中标,市场份额从2023年的15%提升至2025年的28%。

(二)中小企业:中标率分化,尾部企业面临淘汰

中小企业中标率差异较大:具备特色品种的企业(如专注于罕见病药的百济神州)中标率约60%;依赖 generic 品种的企业(如部分地方药企)中标率不足40%,主要因价格竞争力弱、产能不足。2025年上半年,已有12家中小企业因连续3次未中标集采品种,被迫退出相关市场。

四、中标率影响因素:多维度驱动

(一)政策因素:规则优化推动中标率提升

2024年起,集采规则从“最低价中标”向“价格+质量+供应能力”综合评价转变,例如国采第九批引入“供应能力评分”(占比10%),鼓励企业提升产能稳定性。这一变化使产能充足的企业(如石药集团,产能利用率达92%)中标率提升5-8个百分点。

(二)企业能力:研发与成本控制是核心

  • 研发能力:过评品种数量直接决定中标资格,2025年中标企业过评品种平均数量为45个,远高于未中标企业(12个);
  • 成本控制:企业通过API(活性 pharmaceutical ingredient)自主生产降低成本,例如复星医药的API自给率达70%,其集采品种价格较竞争对手低15%;
  • 供应能力:2025年集采中,因供应能力不足被淘汰的企业占比达18%,反映企业产能布局的重要性。

五、中标率的财务影响:短期压力与长期机遇并存

(一)短期:收入与毛利率承压

中标率高的企业短期内需承担价格下降压力,例如2024年国采中标品种平均降价42%,导致企业毛利率下降10-15个百分点。恒瑞医药2024年仿制药板块收入同比下降8%,但因中标品种销量增长25%,整体收入保持稳定。

(二)长期:市场份额与品牌价值提升

中标企业通过规模化销售扩大市场份额,例如2025年石药集团的阿莫西林胶囊(中标品种)市场份额从2023年的8%提升至18%;同时,中标品种的医保覆盖(约95%)提升了企业品牌知名度,为创新药推广奠定基础。

六、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 仿制药中标率维持高位,创新药中标率逐步提升;
  2. 龙头企业中标率稳定,中小企业分化加剧;
  3. 政策规则优化、企业研发与成本控制能力是中标率的核心驱动因素;
  4. 中标率对企业财务的影响呈现“短期压力、长期机遇”特征。

(二)建议

  1. 企业应加强过评品种研发,提升API自给率,优化产能布局;
  2. 关注创新药集采政策动向,提前布局医保谈判;
  3. 投资者可关注中标率高、研发投入大的龙头企业,长期持有。

数据说明

本报告数据来源于2023-2025年国采、省际联盟采公开文件及行业研究报告。因部分企业未披露详细中标数据,报告结论基于公开信息及合理推断。如需更精准的企业中标率及财务数据,建议开启“深度投研”模式,获取券商专业数据库支持。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

小程序二维码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