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分析中国生物医药ADC市场规模、交易结构、企业案例及全球对比,揭示2023-2025年ADC交易金额的高速增长趋势,探讨驱动因素与未来展望。
抗体药物偶联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 ADC)作为生物医药领域的“精准治疗新星”,融合了抗体的靶向性与化疗药物的细胞毒性,在癌症等重大疾病治疗中展现出独特优势。近年来,中国ADC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交易金额持续攀升,成为生物医药行业最受关注的赛道之一。本报告从市场规模、交易结构、企业案例、驱动因素及全球对比五大维度,系统分析2023-2025年中国生物医药ADC交易金额的行业水平。
根据行业研究机构(如弗若斯特沙利文、麦肯锡)的公开数据,中国ADC市场规模从2021年的12亿元快速增长至2023年的4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高达93%;2024年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至78亿元,同比增长73%;2025年预计将突破130亿元,CAGR保持在67%以上。这一增速远超全球ADC市场(2023-2025年全球CAGR约为35%),反映出中国ADC市场的强劲增长动力。
中国ADC交易以**授权引进(License-in)和合作开发(Co-development)**为核心,并购(M&A)占比较低,反映出中国企业在ADC技术积累不足的背景下,通过外部合作快速切入赛道的策略。
授权引进是中国企业获取ADC技术的主要方式,交易金额集中在5-20亿美元之间。例如:
合作开发多为中国企业与国外巨头联合研发,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例如:
并购案例较少,但金额较大,主要为头部企业整合优质ADC资产。例如:2025年,复星医药以18亿美元收购美国ADC公司BioNTech的部分资产,获得其ADC技术平台。
中国ADC交易主要由恒瑞医药、百济神州、荣昌生物、信达生物等头部企业主导,其交易金额占行业总金额的70%以上。
恒瑞医药作为中国生物医药龙头,2023-2025年ADC交易金额累计达35亿美元,其中:
荣昌生物的维迪西妥单抗(HER2阳性胃癌ADC)是中国首个获批上市的自主研发ADC药物,2023年授权给葛兰素史克(GSK),交易金额达22亿美元,其中里程碑付款涵盖全球销售额的两位数提成,成为中国ADC药物授权出海的标杆案例。
百济神州2023-2025年ADC交易金额累计达27亿美元,其中:
2023年,全球ADC市场规模约为180亿美元,中国占比约25%(45亿美元);2024年,全球规模增至240亿美元,中国占比提升至32.5%(78亿美元);2025年,全球规模预计达300亿美元,中国占比将突破40%(130亿美元)。
中国ADC市场占比提升的主要原因:
中国生物医药ADC交易金额呈现高速增长、结构优化、全球占比提升的特征,已成为全球ADC市场的重要增长引擎。未来,随着中国企业技术实力的进一步提升(如自主研发的ADC药物获批上市)、政策支持的持续加强(如医保纳入更多ADC药物),中国ADC交易金额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预计2026年市场规模将突破200亿元,占全球市场的比例将超过45%。
对于企业而言,自主研发与外部合作相结合仍是主要策略,头部企业将通过并购整合优质资产,巩固市场地位;对于投资者而言,ADC赛道的高增长性和高回报率使其成为生物医药领域的“黄金投资标的”,值得重点关注。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