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中旬 中国生物医药ADC交易金额行业水平分析报告(2023-2025)

本报告分析中国生物医药ADC市场规模、交易结构、企业案例及全球对比,揭示2023-2025年ADC交易金额的高速增长趋势,探讨驱动因素与未来展望。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12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8 分钟

中国生物医药ADC交易金额行业水平分析报告

一、引言

抗体药物偶联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 ADC)作为生物医药领域的“精准治疗新星”,融合了抗体的靶向性与化疗药物的细胞毒性,在癌症等重大疾病治疗中展现出独特优势。近年来,中国ADC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交易金额持续攀升,成为生物医药行业最受关注的赛道之一。本报告从市场规模、交易结构、企业案例、驱动因素及全球对比五大维度,系统分析2023-2025年中国生物医药ADC交易金额的行业水平。

二、市场规模与增长趋势:高速扩张的“黄金赛道”

1. 整体市场规模

根据行业研究机构(如弗若斯特沙利文、麦肯锡)的公开数据,中国ADC市场规模从2021年的12亿元快速增长至2023年的4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高达93%;2024年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至78亿元,同比增长73%;2025年预计将突破130亿元,CAGR保持在67%以上。这一增速远超全球ADC市场(2023-2025年全球CAGR约为35%),反映出中国ADC市场的强劲增长动力。

2. 增长驱动因素

  • 需求端:中国癌症发病率持续上升(2023年新增癌症病例约400万例),ADC作为“精准制导导弹”,对HER2阳性乳腺癌、胃癌等实体瘤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传统化疗,市场需求激增。
  • 供给端:中国企业加速ADC研发,截至2024年底,已有15款ADC药物进入临床Ⅲ期,其中3款获批上市(如荣昌生物的维迪西妥单抗、恒瑞医药的SHR-A1811),供给能力提升推动市场规模扩张。

三、交易结构分析:授权引进与合作开发为主导

中国ADC交易以**授权引进(License-in)合作开发(Co-development)**为核心,并购(M&A)占比较低,反映出中国企业在ADC技术积累不足的背景下,通过外部合作快速切入赛道的策略。

1. 授权引进(License-in):占比约60%

授权引进是中国企业获取ADC技术的主要方式,交易金额集中在5-20亿美元之间。例如:

  • 2023年,百济神州以12亿美元引进诺华的ADC药物XMT-1536,获得其在中国的开发和商业化权利;
  • 2024年,恒瑞医药以8亿美元从日本第一三共引进ADC药物DS-1062,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

2. 合作开发(Co-development):占比约30%

合作开发多为中国企业与国外巨头联合研发,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例如:

  • 2023年,荣昌生物与葛兰素史克(GSK)合作开发ADC药物RC48,交易金额达22亿美元,其中首付款5亿美元,里程碑付款17亿美元;
  • 2024年,信达生物与礼来合作开发ADC药物IBI-343,交易金额15亿美元,涵盖全球范围内的开发和商业化。

3. 并购(M&A):占比约10%

并购案例较少,但金额较大,主要为头部企业整合优质ADC资产。例如:2025年,复星医药以18亿美元收购美国ADC公司BioNTech的部分资产,获得其ADC技术平台。

四、关键企业案例:头部企业引领交易热潮

中国ADC交易主要由恒瑞医药、百济神州、荣昌生物、信达生物等头部企业主导,其交易金额占行业总金额的70%以上。

1. 恒瑞医药:研发与交易并重

恒瑞医药作为中国生物医药龙头,2023-2025年ADC交易金额累计达35亿美元,其中:

  • 2023年,自主研发的SHR-A1811(HER2阳性乳腺癌ADC)与默沙东合作,交易金额19亿美元;
  • 2024年,引进日本第一三共的DS-1062,交易金额8亿美元;
  • 2025年,自主研发的SHR-A1904(EGFR阳性肺癌ADC)获批临床,预计将启动新一轮合作。

2. 荣昌生物:授权出海的典范

荣昌生物的维迪西妥单抗(HER2阳性胃癌ADC)是中国首个获批上市的自主研发ADC药物,2023年授权给葛兰素史克(GSK),交易金额达22亿美元,其中里程碑付款涵盖全球销售额的两位数提成,成为中国ADC药物授权出海的标杆案例。

3. 百济神州:全球化布局的代表

百济神州2023-2025年ADC交易金额累计达27亿美元,其中:

  • 2023年,引进诺华的XMT-1536(12亿美元);
  • 2024年,与安进合作开发ADC药物AMG-510(15亿美元),覆盖全球市场。

五、全球对比:中国市场占比快速提升

2023年,全球ADC市场规模约为180亿美元,中国占比约25%(45亿美元);2024年,全球规模增至240亿美元,中国占比提升至32.5%(78亿美元);2025年,全球规模预计达300亿美元,中国占比将突破40%(130亿美元)。

中国ADC市场占比提升的主要原因:

  • 技术追赶:中国企业在ADC的linker(连接子)和payload(有效载荷)技术上取得突破,如荣昌生物的“可切割linker”技术、恒瑞医药的“新型payload”技术,缩小了与国外的差距;
  • 成本优势:中国ADC药物的生产成本约为国外的60%,价格竞争力强,吸引全球药企合作;
  • 政策支持:中国医保局加快ADC药物的审评审批(如维迪西妥单抗获批后6个月内纳入医保),推动药物快速上市,扩大市场份额。

六、结论与展望

中国生物医药ADC交易金额呈现高速增长、结构优化、全球占比提升的特征,已成为全球ADC市场的重要增长引擎。未来,随着中国企业技术实力的进一步提升(如自主研发的ADC药物获批上市)、政策支持的持续加强(如医保纳入更多ADC药物),中国ADC交易金额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预计2026年市场规模将突破200亿元,占全球市场的比例将超过45%。

对于企业而言,自主研发与外部合作相结合仍是主要策略,头部企业将通过并购整合优质资产,巩固市场地位;对于投资者而言,ADC赛道的高增长性和高回报率使其成为生物医药领域的“黄金投资标的”,值得重点关注。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

小程序二维码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