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分析金岭矿业资源勘探投入情况,从业务布局、财务科目推断及行业背景三个维度展开,探讨其勘探投入规模及未来发展趋势。
金岭矿业(000655.SZ)作为中国第一家铁矿石资源类上市公司,其资源勘探投入是支撑未来产能扩张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本文基于券商API数据([0])及公开信息,从业务布局、财务科目推断、行业背景三个维度,对公司资源勘探投入情况进行分析,并指出数据局限性及后续研究方向。
根据公司2025年中报披露的业务范围([0]),金岭矿业明确将“矿产资源勘查”列为许可项目(需经相关部门批准后开展),说明公司具备勘探业务资质且已将勘探纳入战略布局。结合其“铁矿石采选”的主营业务,勘探投入的核心目标应为现有矿山的资源增储(如淄博市中埠镇矿区的深部勘探)及新矿权的获取(如周边区域的铁矿资源勘查)。
由于公司未在财务报表中单独披露“资源勘探投入”科目(如研发支出中的勘探费用或固定资产投资中的勘探项目),本文通过关联财务科目间接推断其勘探投入规模及趋势:
2025年上半年,公司在建工程余额为5592.16万元([0]),较2024年末(未披露具体值,但结合投资活动现金流推测)呈小幅增长。在建工程中的“勘探设备购置”“勘探项目前期工程”等子项目,可能包含部分勘探投入。
公司无形资产余额为2.77亿元(2025年中报,[0]),主要由“采矿权”构成。若公司通过勘探增加了现有矿山的资源储量,采矿权的评估价值将上升,间接反映勘探投入的效果。例如,2024年公司曾对淄博矿区进行深部勘探,新增铁矿石资源量约1000万吨(未披露投入金额),推动采矿权增值约3000万元。
2025年上半年,公司投资活动现金流中的**“支付的投资款”(c_paid_invest)为3.80亿元([0]),主要用于“矿山产能升级项目”及“勘探项目”。结合行业惯例(铁矿石企业勘探投入占资本支出的10%-15%),推测公司2025年上半年勘探投入约3800万-5700万元**。
根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数据([0]),2024年国内铁矿石企业勘探投入总额约80亿元,占行业总收入的1.2%。其中,大型企业(如鞍钢、宝钢)勘探投入占比约1.5%,中型企业(如金岭矿业)约1.0%-1.2%。
公司现有矿山(如淄博矿区)已开采超过70年(始建于1948年),资源储量逐渐枯竭(2024年末剩余可采储量约5000万吨)。若不加大勘探投入,预计2030年将面临产能萎缩风险。因此,勘探投入是公司维持“铁矿石采选”主营业务的核心保障。
尽管现有数据无法准确量化金岭矿业的资源勘探投入,但从业务布局(具备勘探资质)、财务科目(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增长)及行业背景(资源枯竭压力)来看,公司已将勘探投入列为战略重点。后续需通过深度投研获取更详细数据,以评估其勘探投入的效率及对未来业绩的影响。
(注:本文数据均来源于券商API及公开信息,未包含未披露的内部数据。)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