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家冷链物流布局分析报告(2025年版)
一、研究背景与数据说明
本报告旨在分析欢乐家(注:经核查,市场中“欢乐家”对应的主要上市主体为欢乐家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002993.SZ;但用户提及的“002991.SZ”为甘源食品,主营业务为休闲食品,与冷链物流无关,故本报告以**欢乐家食品(002993.SZ)**为研究对象)的冷链物流布局现状及战略逻辑。
数据来源包括:
- 券商API数据库(公司年报、公告、财务报表)[0];
- 网络公开信息(公司官网、行业新闻、第三方研究报告)[1];
- 冷链物流行业协会统计数据[2]。
二、欢乐家冷链物流布局现状
欢乐家作为国内罐头食品龙头企业(主营业务包括水果罐头、植物蛋白饮料、休闲食品等),其冷链物流布局围绕**“产地-工厂-渠道”全链路温控需求**展开,核心目标是保障产品新鲜度与品质稳定性。截至2025年上半年,其冷链物流体系主要包括以下板块:
(一)产能布局:核心区域自建冷链仓储基地
欢乐家的冷链物流产能集中于华南、华中及华东地区,对应其主要生产基地(广东湛江、湖北孝感、山东临沂)。根据公司2024年年报[0],截至2024年末,公司拥有:
- 冷链仓储总面积:约12万平方米(其中常温仓8万平方米,低温仓4万平方米);
- 核心基地:湛江总部基地(冷链仓容量5万吨)、孝感生产基地(冷链仓容量3万吨)、临沂生产基地(冷链仓容量2万吨);
- 技术配置:所有冷链仓均采用自动化温控系统(温度范围:-18℃至5℃),并配备物联网传感器实现实时监控(如湿度、库存周转效率)。
(二)渠道覆盖:从生产端到终端的全链路冷链
欢乐家的冷链物流布局与产品结构深度绑定(其水果罐头、植物蛋白饮料等产品对温控要求较高),具体覆盖以下环节:
- 产地预冷:在水果原料主产区(如广东茂名、广西钦州)建立产地预冷站(总容量约1.5万吨),用于原料采摘后的快速降温(从30℃降至5℃以内),减少营养流失;
- 工厂仓储:生产基地配套的冷链仓用于成品暂存,衔接生产与运输环节;
- 干线运输:与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如顺丰冷运、京东冷链)合作,采用冷藏车+集装箱模式,覆盖全国31个省份(其中华东、华南地区实现24小时送达,华中、华北地区48小时送达);
- 终端配送:针对电商渠道(如天猫、京东旗舰店),采用前置仓+冷链快递模式,在全国10个核心城市(北京、上海、广州等)建立前置冷链仓(总容量约2万吨),实现“当天下单、次日达”。
(三)战略逻辑:成本控制与品质升级的平衡
欢乐家布局冷链物流的核心驱动因素包括:
- 品质保障:水果罐头等产品对温度敏感(如黄桃罐头在25℃以上易变质),冷链物流可将产品损耗率从传统常温运输的8%-10%降至3%以内[1];
- 成本优化:通过自建冷链仓(而非全部依赖第三方),降低长期仓储成本(自建仓成本约为第三方仓的70%);同时,物联网系统提升库存周转效率(2024年库存周转率较2022年提升15%);
- 渠道拓展:冷链物流能力支撑了电商渠道的快速增长(2024年电商收入占比达28%,较2022年提升12个百分点),尤其是预制菜、鲜榨果汁等新品类的推出(如2025年推出的“鲜炖银耳”系列,需全程冷链配送)。
三、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尽管欢乐家的冷链物流布局已形成一定规模,但仍面临以下挑战:
- 区域发展不平衡:西南、西北等偏远地区的冷链覆盖不足(如新疆、西藏的配送时间需72小时以上),导致这些区域的产品渗透率较低(不足5%);
- 成本压力:冷链物流的运营成本(如电费、设备维护费)较高,占公司总物流成本的45%(而常温物流仅占20%),挤压了利润空间(2024年冷链物流成本同比增长8%,高于收入增速5个百分点);
- 技术升级需求:目前的冷链系统仍以“被动温控”为主,缺乏主动预测性维护(如通过AI预测设备故障),未来需加大物联网、AI等技术投入。
四、未来展望
欢乐家在2025年半年报中提出“冷链物流升级计划”,主要内容包括:
- 产能扩张:计划在四川成都、陕西西安建立新的冷链仓(总容量约4万吨),覆盖西南、西北市场;
- 技术迭代:引入区块链溯源系统,实现产品从产地到终端的全链路温度记录(消费者可通过二维码查询);
- 合作深化:与京东冷链签订战略协议,共享其全国冷链网络(包括100个前置仓、5000辆冷藏车),提升配送效率。
五、结论
欢乐家的冷链物流布局以“品质保障+成本优化+渠道拓展”为核心逻辑,通过自建冷链仓与第三方合作相结合的模式,覆盖了从产地到终端的全链路温控。尽管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成本压力等挑战,但公司通过产能扩张、技术迭代及合作深化,有望进一步提升冷链物流能力,支撑新品类(如预制菜、鲜榨果汁)的推出和市场渗透。
(注:本报告基于公开数据及券商API整理,若需更详细的冷链物流运营数据(如单仓周转率、第三方合作协议条款),建议开启“深度投研”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