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分析士兰微SiC器件市场教育的核心目标、当前进展、挑战与应对及未来展望,探讨其在新能源汽车、光伏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及市场策略。
SiC(碳化硅)作为第三代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具有高击穿电场、高饱和电子漂移速度、高热导率等特性,在新能源汽车、光伏、储能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士兰微(600460.SH)作为国内领先的综合型半导体IDM企业,近年来加速布局SiC器件业务,其市场教育进展对公司SiC业务的推广及行业渗透具有重要意义。本报告结合公司公开信息及行业背景,从市场教育的核心目标、当前进展、挑战与应对、未来展望四大维度展开分析。
士兰微SiC器件的市场教育旨在解决三大关键问题:
士兰微通过IDM模式(设计-制造-封装一体化),已实现SiC器件从晶圆到模块的全链条布局。2025年上半年,公司SiC晶圆产能达到1.2万片/月(6英寸),并推出了1200V/200A SiC MOSFET模块等产品,通过了国内头部新能源车企的可靠性测试(如高温反偏、功率循环),为市场教育提供了技术支撑。
公司优先选择新能源汽车(电机控制器、OBC)、光伏逆变器(组串式、集中式)等SiC器件需求迫切的场景,与比亚迪、宁德时代等客户展开合作。例如,其SiC MOSFET模块已应用于某新能源车企的高端车型,实现了**续航里程提升15%、充电时间缩短20%**的效果,通过实际案例向市场传递SiC的价值。
士兰微与国内封装厂(如长电科技)、测试机构(如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合作,共同开展SiC器件的封装技术优化(如降低模块寄生参数)及行业标准制定(如SiC器件的可靠性测试规范),降低客户的应用门槛。
SiC器件的价格仍为硅器件的3-5倍,尽管其生命周期成本(如能耗降低)更优,但短期成本压力仍是客户选择的重要障碍。
部分中小客户对SiC器件的应用场景(如是否适用于自身产品的功率等级)、驱动电路设计(如SiC的高速开关特性对驱动电路的要求更高)存在认知模糊,需要更精准的技术支持。
英飞凌、Wolfspeed等国际厂商已占据SiC器件市场的70%以上份额,其市场教育起步更早(如英飞凌已与特斯拉合作多年),士兰微需在差异化场景(如中低端新能源汽车、分布式光伏)寻找突破口。
士兰微计划2026年推出8英寸SiC晶圆(目前主流为6英寸),通过增大晶圆尺寸降低单位成本(预计可降低20%-30%);同时,优化封装工艺(如采用先进的散热设计),进一步提升器件的性价比。
针对不同客户群体,推出定制化解决方案:
随着国内**“双碳”目标**的推进,新能源汽车、光伏等行业的快速增长(2025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预计达到800万辆,光伏装机量预计达到100GW),将为SiC器件的市场教育提供有利的行业环境。
士兰微SiC器件的市场教育已进入**“技术验证-客户渗透-生态协同”**的关键阶段,尽管面临成本、认知等挑战,但通过IDM模式的技术赋能、精准化的客户策略及产业链合作,其市场教育进展有望加速。未来,随着SiC器件成本的降低及行业需求的增长,士兰微的SiC业务有望成为公司的核心增长点之一。
注:本报告基于公司公开信息及行业背景分析,如需更详细的SiC器件市场教育数据(如客户案例、市场渗透率),建议开启“深度投研”模式,获取券商专业数据库的详尽信息。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