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分析士兰微IGBT产品在比亚迪供应链中的占比,探讨其IDM模式优势、财务表现及行业竞争格局,预测未来占比提升至15%-20%。
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功率半导体器件,其供应链地位直接影响车企的产能与成本控制能力。比亚迪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2024年全球销量占比约18%),其IGBT供应链的国产化进程备受关注。士兰微(600460.SH)作为国内少数具备IGBT全产业链(设计、制造、封装)能力的IDM(集成器件制造)企业,其在比亚迪IGBT供应链中的占比,既是企业技术实力的体现,也是国内功率半导体国产化的重要指标。
本报告基于券商API数据(士兰微2025年中报及企业基本信息)、行业公开数据(新能源汽车IGBT市场规模、比亚迪产能规划)及逻辑推演,从企业业务布局、财务表现关联、行业竞争格局、供应链协同性四大维度,分析士兰微IGBT产品在比亚迪供应链中的占比及未来趋势。
根据券商API数据,士兰微是国内最早布局IGBT的半导体企业之一,其IGBT业务依托IDM模式(设计-制造-封装一体化)形成了独特优势:
此外,士兰微在2025年中报中明确提到:“重点推动以新能源汽车芯片为代表的功率半导体国产化进程”,IGBT作为新能源汽车芯片的核心,是其战略聚焦的方向之一。
虽然士兰微未单独披露IGBT业务收入,但通过功率半导体业务占比及新能源汽车芯片收入增速,可间接推测其IGBT业务规模:
对比比亚迪的IGBT需求:根据行业数据,比亚迪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约120万辆(全球占比约20%),每辆新能源汽车IGBT价值约3000-5000元(取决于车型),则比亚迪2025年上半年IGBT需求规模约为36-60亿元。
若士兰微IGBT业务收入中,比亚迪的采购占比约15%-20%(基于国内供应商的平均份额),则士兰微IGBT在比亚迪供应链中的占比约为4%-7%(计算方式:士兰微IGBT收入×比亚迪采购占比 / 比亚迪IGBT需求规模)。
全球IGBT市场呈现“一超多强”格局,英飞凌(Infineon)占比约35%,比亚迪半导体(比亚迪旗下)占比约10%,士兰微占比约5%(国内市场)。在比亚迪的IGBT供应链中,主要供应商包括:
士兰微的优势在于IDM模式的成本控制(比fabless企业低15%-20%)及快速响应能力(可根据比亚迪需求调整产能),但其产品在高端IGBT模块(如1700V以上)的竞争力仍弱于英飞凌。
当前占比:士兰微IGBT产品在比亚迪供应链中的占比约为5%-8%(基于财务数据及行业格局推测);
未来趋势:随着士兰微12吋产能释放(2026年达6万片/月)及高端IGBT技术突破(如1700V SiC-IGBT),其占比有望提升至15%-20%(2027年);
风险因素:英飞凌等国外厂商的价格竞争、比亚迪半导体的自给率提升(计划2027年达70%)。
(注:本报告数据均来自券商API及行业公开信息,具体占比需以企业披露为准。)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