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分析华西证券资管业务规模变化,探讨其收入占比、行业对比及未来发展方向。资管业务收入占比仅1.09%,规模约22亿元,需强化主动管理与产品创新。
华西证券(002926.SZ)作为四川省属重点券商,其业务布局涵盖证券经纪、投资银行、资产管理、证券自营等核心板块。其中,资产管理业务(以下简称“资管业务”)作为券商转型的关键方向之一,其规模变化反映了公司在主动管理、产品创新及市场竞争力方面的表现。本文基于公开财务数据及行业 context,从业务结构占比、收入贡献、行业对比等角度,对华西证券资管业务的规模变化及驱动因素进行分析。
根据华西证券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0]),公司上半年实现总收入20.7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未披露具体增速,但净利润预增1025.19%-1353.9%,主要受益于经纪业务及自营业务的增长)。其中,资管业务收入(n_asset_mg_income)为2266.43万元,占总收入的1.09%,占比极低。
从历史数据看,2021年全年总收入为51.22亿元([0]),但未披露资管业务分项收入。结合行业常规水平(中型券商资管收入占比通常在5%-10%),华西证券资管业务的收入贡献明显低于行业平均,说明其资管业务尚未成为核心收入来源。
由于公开数据未直接披露资产管理规模(AUM),但可通过资管收入与费率的关系间接推断。假设资管业务的平均管理费率为1%(行业常见水平,主动管理产品费率约1%-2%,被动产品约0.5%),则2025年上半年资管业务对应的AUM约为22.66亿元(2266万元/1%)。
需注意的是,这一推断存在局限性:
华西证券的收入结构高度依赖经纪业务(2025年上半年收入10.01亿元,占比48.28%)及自营业务(9.18亿元,占比44.28%)([0])。资管业务作为“轻资本、高附加值”的板块,未得到充分重视,资源投入不足导致规模增长缓慢。
资管业务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主动管理能力。华西证券作为中型券商,在投研团队、产品创新(如FOF、量化产品)及客户资源(尤其是高净值客户)方面,与头部券商(如中信、华泰)存在差距,难以吸引大规模资金流入。
近年来,券商资管行业受“资管新规”(2018年)影响,通道业务规模大幅收缩,主动管理成为行业共识。华西证券资管业务仍以传统定向资管计划(通道业务)为主,主动管理产品占比低,导致规模扩张受限。
2023年以来,券商资管行业呈现“头部集中”趋势,中信证券、华泰证券等头部券商的资管规模均超过千亿元,而中型券商的资管规模多在百亿元以下。华西证券的资管规模(约22亿元)处于行业尾部。
华西证券若要提升资管业务规模,需从以下方面突破:
华西证券资管业务的规模较小(约22亿元),收入贡献极低(占比1.09%),主要受业务结构限制、主动管理能力薄弱及市场环境影响。未来,若能聚焦主动管理与产品创新,资管业务有望成为公司的增长亮点,但短期内难以大幅提升规模。
(注:本文数据均来自华西证券2025年半年度报告及公开财务指标,未披露的历史数据及AUM均为间接推断,仅供参考。)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