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锻智能(603011.SH)是国内高端成形机床领军企业,业务涵盖锻压设备与智能分选设备。本报告分析其财务业绩、市场表现、行业趋势及风险因素,展望未来发展前景。
合锻智能(603011.SH)是国内高端成形机床成套装备行业领军企业,成立于1951年,2014年11月在上交所上市,总部位于安徽合肥。公司以高端成形机床(液压机、机械压力机)和智能分选设备(大米、杂粮、固体废弃物等)为主业,为汽车、航空航天(神舟飞船、天宫火箭)、核电、船舶、高铁等高端领域提供定制化装备及解决方案。
2025年中报显示,公司实现总收入9.82亿元,净利润921万元,基本每股收益0.02元。对比2024年预亏7000-9500万元(原因:市场竞争加剧、毛利率下降及计提存货减值),2025年中报实现扭亏,但利润规模仍较小。
截至2025年10月13日(最新交易日期),公司收盘价23.78元,当日上证综指涨0.64%,深证成指涨6.54%,公司股价表现弱于深证成指,但符合上证综指走势。
由于缺乏最新市盈率(P/E)、市净率(P/B)等数据,以2025年中报净利润年化(1842万元)计算,P/E约为63倍(23.78×4.94亿股/1842万元),高于高端装备制造行业平均水平(20-30倍),估值处于较高区间。
锻压设备属于高端装备制造,受益于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核电等领域的需求增长,行业向智能化、高端化转型。例如,新能源汽车电池壳、底盘等部件需要高精度锻压设备,智能锻压设备(集成传感器、物联网、AI等技术)需求持续增加。
国内锻压设备市场竞争加剧,头部企业(如合锻智能、徐锻集团、扬力集团)占据约60%市场份额。合锻智能凭借技术优势(国家专项、标准制定),在高端领域(航空航天、核电)保持领先,但中低端市场面临中小企业的价格竞争。
合锻智能作为高端锻压设备龙头企业,依托技术研发和客户资源,在航空航天、核电等高端领域具备竞争优势。但受市场竞争、现金流压力等因素影响,短期业绩仍有波动风险。长期来看,随着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需求增长,公司有望受益于行业高端化转型,若能提升研发投入、优化资产结构,业绩有望逐步改善。
(注:报告数据来源于券商API及公司公开披露信息,行业趋势基于公开资料分析。)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