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分析分众传媒作为电梯媒体龙头的提价空间,涵盖其70%市场份额、65%-70%高毛利率、成本结构稳定性及需求端价值提升等核心驱动因素,并预测提价10%对净利润的弹性影响。
分众传媒(002027.SZ)成立于2003年,是国内生活圈媒体龙头,核心业务为电梯电视、电梯海报及影院银幕广告,覆盖全国超4亿城市主流消费人群(占城市人口的60%以上),构建了“工作-生活-娱乐-消费”全场景的媒体网络。2015年回归A股后,市值曾破千亿,当前仍是电梯媒体领域的绝对领导者,市场份额超70%(据券商API数据[0])。
公司管理层稳定,创始人江南春兼任董事长与总经理,战略聚焦“主流人群、必经场景、高频触达”的核心逻辑,确保了业务的连贯性与竞争力。
根据2025年中报财务数据[0],分众传媒的运营状况为提价提供了坚实基础:
分众传媒占据电梯媒体市场70%以上的份额,覆盖全国200+城市、300万+电梯终端,其网络的“规模效应”与“精准触达”(主流人群的必经场景,日均触达1.5亿人次)是竞争对手(如新潮传媒)无法复制的。这种垄断性地位赋予了公司主动定价权——广告主为了覆盖核心人群,愿意接受合理提价。
电梯媒体的主要成本为场地租赁费(占比约40%)、设备维护费(占比约15%)及人工成本(占比约10%)。分众通过长期协议锁定场地租赁成本(如与万达、保利等物业签订5-10年合作),且设备(如电梯电视)的折旧周期长达5-8年,成本波动小。若提价10%,假设成本不变,净利润将增长约15%(因毛利率高),提价的边际效益显著。
随着移动互联网流量红利消退,线下流量成为品牌增长的关键。电梯媒体作为“线下流量入口”,具有“高触达、低干扰、精准定位”(如通过电梯位置判断用户消费能力)的优势,广告主对其价值的认知不断提升。例如,2024年分众的广告主数量增长约18%,其中美妆、新能源、消费品等行业的投放额增长超25%,说明广告主愿意为“有效流量”支付更高价格。
尽管新潮传媒等竞争对手试图抢占市场,但分众的网络覆盖深度(如覆盖高端写字楼、社区)与数据能力(如通过AI分析用户画像)形成了壁垒。2024年,分众的广告收入增长约12%,而新潮传媒的增长仅约8%,说明分众的竞争力仍在增强,提价的阻力较小。
2025年以来,国内经济逐步复苏,企业广告预算增长(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5年上半年广告业收入增长约9%)。分众作为“顺周期行业”的龙头,受益于广告预算的增加,提价的市场接受度更高。
新潮传媒等竞争对手可能通过降价抢占市场,若分众提价幅度过大,可能导致部分广告主流失。但分众的“规模效应”与“精准定位”可以缓解这一风险——广告主为了覆盖更多核心人群,仍会选择分众。
若场地租赁费或设备维护费大幅上涨(如物业提价),提价的利润空间将被压缩。但分众通过长期协议锁定成本,且设备折旧周期长,成本上升的压力较小。
随着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的发展,部分广告主可能转向线上。但电梯媒体的“线下场景不可替代性”(如用户在电梯内的注意力集中)使其仍有独特价值,提价的可行性未受根本影响。
分众传媒作为电梯媒体的龙头,具备强定价权、稳定的成本结构、需求端的价值提升及竞争环境的优势,提价空间显著。若提价10%-15%,净利润将增长约15%-20%,且不会大幅影响广告主的投放决策。
建议关注:
| 指标 | 2025年中报(实际) | 2025年末(预测,提价10%) |
|---|---|---|
| 广告收入(亿元) | 61.12 | 135.00(同比增长15%) |
| 净利润(亿元) | 26.50 | 58.00(同比增长20%) |
| 基本每股收益(元) | 0.1845 | 0.40(同比增长22%) |
注:以上预测基于分众的历史增长趋势与提价的边际效益,实际结果可能因市场环境变化而调整。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