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深入分析合锻智能(603011.SH)在核聚变领域的业务布局、技术积累及订单潜力,探讨其参与ITER项目的优势与未来增长点,为投资者提供参考。
合锻智能(603011.SH)作为国内高端成形机床领域的领军企业,近年来逐步拓展至核聚变领域,参与了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本文基于公开信息及行业背景,从业务布局、技术积累、行业环境等维度,对其核聚变业务的订单情况及发展潜力进行分析。
根据券商API数据[0],合锻智能的主营业务为锻压设备研发、生产与销售,产品覆盖液压机、机械压力机等,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核电等高端领域。近年来,公司逐步切入核聚变领域,主要聚焦聚变堆核心零部件的研发与制造,涉及等离子体容器、磁体支撑结构等关键组件。
此外,公司参与了ITER(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工程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该项目是全球核聚变领域的标志性工程,旨在验证核聚变商业化的可行性。合锻智能作为国内少数具备高端成形能力的企业,承担了其中部分核心零部件的加工任务,体现了其在该领域的技术实力。
合锻智能在核聚变业务的技术积累主要来自其高端成形机床的核心技术。公司拥有“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数控锻压机床装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多个研发平台,且设立了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形成了完善的研发体系[0]。
在核聚变零部件制造中,大型复杂构件的精确成形是关键技术门槛。合锻智能的液压机产品(如万吨级液压机)具备高精度、大吨位的特点,能够满足聚变堆核心部件(如真空室、 divertor 组件)的加工要求。此外,公司在金属材料涂层、特种钢加工等领域的技术积累,也为核聚变零部件的耐高温、抗辐射性能提供了支撑。
截至2025年10月,公开渠道(包括公司年报、官网及第三方媒体)未披露合锻智能核聚变业务的具体订单数据。主要原因可能包括:
尽管没有具体订单数据,但从行业发展趋势及公司参与的项目来看,其核聚变业务的订单潜力值得关注:
国内核聚变零部件制造领域的竞争主要集中在具备高端成形能力的企业,如:
合锻智能在核聚变领域的布局具有技术与项目经验优势,尽管当前订单情况未公开,但随着行业发展及国家政策支持,其核聚变业务有望成为未来业绩增长点。建议关注公司后续研发进展及项目订单披露,以进一步评估其业务潜力。
(注:若需更详细的财务数据或订单信息,可开启“深度投研”模式,获取券商专业数据库支持。)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