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分析通富微电(002156.SZ)2.5D封装业务的财务表现、市场潜力及挑战,涵盖AI、HPC等高端应用领域,展望其未来增长点与技术突破方向。
2.5D封装作为半导体封装领域的关键过渡技术,通过硅中介层(Interposer)将多个芯片(如CPU、GPU、内存)集成在同一封装内,实现高带宽、低延迟的信号传输,广泛应用于人工智能(AI)、高性能计算(HPC)、大数据存储等高端领域。通富微电作为国内领先的集成电路封测企业,依托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一期、二期)的投资支持,其2.5D封装业务的布局与进展备受市场关注。本报告结合公司公开信息、2025年中报财务数据及行业背景,对通富微电2.5D封装业务的潜力与挑战进行分析。
通富微电成立于1994年,2007年上市,是A股唯一同时获得国家集成电路一期、二期基金投资的封测企业(二期基金2022年参与定增)。公司总部位于江苏南通,全球布局九大生产基地(覆盖中国南通、合肥、厦门、苏州及马来西亚槟城),产品涵盖DIP/SIP、SOP/SOL/TSSOP、QFP/LQFP、CP、MCM等系列,广泛应用于AI、HPC、5G、汽车电子等领域。
根据公司公开资料,通富微电近年来聚焦中高端封装技术研发,2.5D封装作为其核心布局方向之一,已具备一定的技术积累。公司通过并购(如2016年收购AMD苏州封测厂)及自主研发,提升了硅中介层加工、芯片堆叠等关键技术能力。此外,公司产品应用于AI、HPC等2.5D封装的核心场景,为其2.5D业务的落地提供了客户基础(如AMD等合作方)。
| 指标 | 数值(元) | 说明 |
|---|---|---|
| 营业收入 | 13,038,246,156.27 | 同比增长?(注:未获取2024年同期数据,但2024年全年净利润预增265.91%-342.64%,显示业务高增长) |
| 净利润 | 485,299,747.63 | 基本每股收益(EPS)0.27元,保持盈利韧性 |
| 货币资金 | 4,512,725,090.31 | 充足的现金流为2.5D封装产能扩张提供资金支持 |
| 总资产 | 41,844,268,125.01 | 资产规模稳健增长,支撑技术研发与产能投入 |
| 股东权益(不含少数股东) | 14,751,352,045.02 | 财务结构稳健,抗风险能力较强 |
2.5D封装是解决传统2D封装“性能瓶颈”的关键技术,其核心优势在于:
尽管未获取2025年市场规模的最新预测,但根据第三方机构(如Yole)2023年报告,2.5D/3D封装市场规模将从2022年的150亿美元增长至2027年的300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CAGR)约15%,其中2.5D封装占比约60%(主要应用于AI、HPC)。
通富微电作为国内封测龙头,依托国家基金支持、稳健的财务状况及客户资源,其2.5D封装业务具备良好的发展潜力。尽管当前未获取2025年2.5D封装的具体进展(如产能、客户),但行业趋势(AI、HPC需求增长)与公司布局(技术研发、产能投入)显示,2.5D封装有望成为公司未来的核心增长点。
展望未来,若通富微电能加快2.5D封装技术突破(如硅中介层加工能力),并获得AMD、英伟达等高端客户的订单,其2.5D业务将显著提升公司的产品附加值与市场竞争力。但需注意技术竞争与产能瓶颈的挑战,需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与产能建设。
数据来源: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