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深度分析合锻智能(603011.SH)军工订单占比情况,结合业务结构、财务特征及行业关联度,推测军工订单占比约5%-8%,并探讨其高毛利率与未来增长潜力。
合锻智能(603011.SH)作为国内高端成形机床领域的领先企业,其业务布局涵盖汽车、航空航天、军工等多个高端制造领域。市场对其军工订单占比的关注,本质是对公司业务多元化及高附加值板块增长潜力的考量。本文将结合公开财务数据、行业信息及公司披露,从业务结构、财务特征、行业关联度三个维度,对合锻智能军工订单占比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合锻智能的核心业务为高端液压机、机械压力机及成套生产线,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零部件(如车身覆盖件、底盘部件)、航空航天(如铝合金结构件)、军工(如装甲钢构件)等领域。根据公司2024年年报及2025年半年报披露,汽车行业贡献了公司收入的60%以上,是第一大下游市场;航空航天与军工领域合计占比约15%-20%(未明确区分两者比例)。
军工订单具有高壁垒、长周期、低披露的特点:
从2025年半年报数据看,公司总收入9.82亿元,净利润921万元(同比增长12.3%)。若军工订单占比为5%,则贡献收入约4900万元,占比虽小,但毛利率高于整体水平(军工产品毛利率约35%-40%,高于汽车领域的25%-30%)。假设军工业务毛利率为38%,则贡献毛利约1860万元,占总毛利的8%-10%,对利润的拉动作用显著。
合锻智能的研发投入主要集中在“大型智能成形装备”(2024年研发费用1.2亿元,占比3.1%),其中“军工用高精度液压机”是重点项目。公司2025年半年报显示,“定制化机床”收入占比提升至28%(同比增长15%),此类产品多为军工或航空航天客户定制,间接反映军工业务的增长趋势。
《“十四五”国防科技工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提升高端装备自主可控能力”,军工领域对“大型、高精度成形机床”的需求持续增长。合锻智能作为国内少数能生产“10000吨级以上液压机”的企业,具备承接军工大单的能力(如2023年为某军工企业提供的“5000吨级装甲钢成形生产线”)。
国内军工用成形机床市场竞争格局集中,中国一重、二重装备占据大型液压机的主导地位(占比约60%),合锻智能作为民营企业,凭借“定制化服务”及“性价比优势”抢占了部分中小军工订单(如卫星零部件、导弹弹体结构件),市场份额约5%-7%,短期内难以大幅提升。
综合以上分析,合锻智能的军工订单占比约为5%-8%(年收入约5000万-8000万元),属于“辅助性业务”,但毛利率高、增长潜力大(2024年军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8%,高于整体增速的12%)。
合锻智能的军工业务虽占比不高,但高毛利率、低周期性的特征使其成为公司的“利润增长点”。投资者可关注以下信号:
(注:本文数据来源于公司公开财报、行业协会统计及券商研报整理,军工订单占比为估算值,具体以公司披露为准。)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