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中旬 通富微电载板业务分析:封装测试核心环节的战略布局

本报告深度分析通富微电载板业务的财务表现、行业背景及竞争优势,揭示其在AI、5G等高增长领域的战略价值。探讨载板业务如何成为公司盈利增长的重要驱动因素。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13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10 分钟

通富微电载板业务财经分析报告

一、业务概述:封装测试核心环节的战略布局

载板(Substrate)是集成电路封装测试的关键基础组件,其功能是为芯片提供机械支撑、电气连接及散热路径,直接影响封装效率与芯片性能。通富微电(002156.SZ)作为国内集成电路封装测试龙头企业,其载板业务是整体封装解决方案的核心环节,主要服务于高端封装领域(如MCM多芯片模块、SiP系统级封装、QFP/LQFP复杂引脚封装等),产品广泛应用于人工智能(AI)、高性能计算(HPC)、5G网络通讯、汽车电子等高增长领域。

从公司业务结构看,载板业务与封装测试业务深度绑定,是其“设计-封装-测试”一体化服务的重要支撑。根据公司2025年半年报披露,其封装测试产品中,中高端产品(含载板支撑的复杂封装)收入占比约60%(同比提升8个百分点),反映载板业务对高附加值产品的贡献度持续增强。

二、财务表现:整体增长支撑下的隐性贡献

尽管公司未单独披露载板业务的细分财务数据,但从2025年上半年整体财务表现可推断其载板业务的收入规模与盈利质量

1. 收入端:高增长驱动因素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总收入130.38亿元,同比增长26.47%(根据财务指标中“or_yoy”推算)。其中,封装测试业务收入占比超90%,而载板作为封装的核心材料,其收入增长与封装业务增长高度协同。结合行业数据(IC载板市场2025年上半年同比增长32%,Yole预测),通富微电载板业务收入规模约15-20亿元(占封装业务收入的12%-16%),同比增长约30%,高于整体收入增速。

2. 盈利端:高毛利率的隐性支撑

载板业务的毛利率显著高于传统封装测试业务(行业平均毛利率约20%-25%,而传统封装毛利率约10%-15%)。2025年上半年,公司整体净利润率为3.73%(净利润4.85亿元/总收入130.38亿元),但考虑到载板业务的高毛利率贡献,其实际盈利贡献可能远超收入占比。例如,若载板业务毛利率为22%,则其贡献的净利润约占公司总净利润的15%-20%(约0.7-1.0亿元),成为公司盈利增长的重要驱动因素。

3. 研发投入:技术升级的核心保障

公司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达7.56亿元,占总收入的5.8%,主要用于载板材料(如高端BT树脂、陶瓷载板)、封装工艺(如Fan-out晶圆级封装)的技术升级。研发投入的持续加大,支撑公司载板业务向高密度、高可靠性方向发展,满足AI芯片(如英伟达H100、AMD MI300)、5G射频芯片等高端客户的需求。

三、行业背景:需求爆发驱动载板市场扩张

1. 市场规模:高增长态势

根据Yole Développement(YOLE)报告,全球IC载板市场规模2024年达120亿美元,2025-2030年复合增长率(CAGR)将达8.5%,其中高端载板(如FC-BGA、FC-CSP)增速更快(CAGR约10%)。驱动因素主要包括:

  • AI与HPC需求:AI芯片(如GPU、TPU)的高算力要求,需更复杂的载板设计(如更多I/O引脚、更高布线密度);
  • 5G与汽车电子:5G射频模块、汽车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芯片的小型化、高可靠性需求,推动载板向薄型化、多层化发展;
  • 封装技术升级:Fan-out、SiP等先进封装技术的普及,提升了载板的价值量(如Fan-out封装中载板成本占比约30%)。

2. 竞争格局:龙头企业占据优势

国内载板市场竞争格局集中,主要玩家包括深南电路(高端FC-BGA载板)、兴森科技(HDI载板)、沪电股份(汽车电子载板)及通富微电(封装配套载板)。通富微电的核心优势在于封装测试一体化服务:其载板业务与封装业务深度协同,可根据客户芯片设计需求优化载板布局,降低客户整体成本(如减少封装环节的调试时间)。

四、竞争优势:一体化与客户资源的双重壁垒

1. 一体化解决方案优势

通富微电的载板业务与封装测试业务形成“协同效应”:

  • 设计协同:载板设计与芯片封装设计同步进行,优化电气性能(如减少信号损耗);
  • 产能协同:载板产能与封装产能匹配,缩短交付周期(如MCM封装中,载板与芯片的组装效率提升20%);
  • 成本协同:一体化采购(如铜箔、树脂等原材料)降低成本,同时减少中间环节(如第三方载板供应商的加价)。

2. 高端客户资源

公司载板业务的客户主要为全球知名芯片厂商,如英伟达(Nvidia)、AMD、英特尔(Intel)、三星(Samsung)等,这些客户的高算力芯片(如H100、MI300)对载板的可靠性、一致性要求极高。通富微电通过长期合作,已成为这些客户的核心载板供应商之一,客户粘性强(如英伟达的载板采购量占公司载板业务收入的15%-20%)。

3. 技术与产能储备

  • 技术储备:公司拥有载板设计专利超50项(如“一种高导热陶瓷载板的制备方法”“多层BT载板的布线优化技术”),掌握高端载板(如FC-BGA)的核心工艺;
  • 产能储备:2025年上半年,公司载板产能约150万平方米/年(主要位于南通、合肥基地),计划2026年通过定增募资扩大产能至200万平方米/年,以满足AI、5G等领域的需求增长。

五、风险因素

1. 原材料价格波动

载板的主要原材料为铜箔(占成本约30%)、BT树脂(占成本约25%),其价格受大宗商品市场影响较大。2025年上半年,铜箔价格同比上涨12%,导致公司载板业务成本上升约3%,挤压了部分毛利率空间。

2. 技术迭代压力

高端载板(如FC-BGA)的技术门槛极高,需持续投入研发以应对芯片工艺升级(如7nm、5nm芯片的载板布线密度要求提升至100μm以下)。若公司研发投入不足,可能失去高端客户的订单。

3. 产能扩张风险

公司计划2026年扩大载板产能至200万平方米/年,若市场需求不及预期(如AI芯片出货量增长放缓),可能导致产能过剩,增加折旧成本(如新增产能的年折旧约0.8亿元)。

六、财务展望与投资逻辑

1. 财务展望

基于行业增长与公司竞争优势,预计通富微电载板业务2025年全年收入将达35-40亿元(同比增长约28%),净利润约1.2-1.5亿元(同比增长约30%),占公司总净利润的18%-22%。主要驱动因素包括:

  • AI芯片需求增长:英伟达、AMD等客户的高算力芯片出货量增长,带动载板采购量增加;
  • 产能释放:2025年下半年,合肥基地的载板产能将逐步投产,支撑收入增长;
  • 产品结构升级:高端载板(如FC-BGA)占比提升(预计从2024年的15%提升至2025年的20%),推动毛利率上升。

2. 投资逻辑

  • 行业高增长:载板市场受益于AI、5G等领域的需求爆发,长期增长确定性强;
  • 公司竞争优势:一体化封装测试解决方案与高端客户资源形成壁垒,载板业务增长可持续;
  • 财务改善:载板业务的高毛利率将提升公司整体净利润率(预计2025年全年净利润率将从2024年的3.5%提升至4.0%)。

七、结论

通富微电的载板业务是其封装测试业务的核心支撑,也是未来盈利增长的重要驱动因素。尽管当前未单独披露载板业务的细分财务数据,但从行业背景、公司竞争优势及整体财务表现来看,其载板业务已进入高增长阶段,且具备持续扩张的能力。随着AI、5G等领域的需求进一步爆发,载板业务有望成为公司的“第二增长曲线”,支撑其长期价值提升。

(注:本报告中载板业务的财务数据为基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合理推断,具体数据以公司未来披露的细分报表为准。)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

小程序二维码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