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晶晨股份智能汽车SoC芯片业务现状与突破策略,聚焦车规级技术、差异化产品、客户拓展与生态构建,助力收入占比提升至30%。
晶晨股份(688099.SH)作为消费电子SoC芯片领域的龙头企业(主营业务涵盖智能机顶盒、智能电视、AIoT设备等芯片),其智能汽车SoC芯片业务目前处于起步阶段,收入占比不足1%。随着智能汽车产业进入高速增长期(2025年全球智能汽车渗透率已达35%,中国市场更是超过40%),汽车芯片成为半导体企业的战略必争之地。本文从现状诊断、突破方向、风险应对三大维度,结合行业规律与公司优势,提出晶晨股份智能汽车SoC业务的增长策略。
晶晨股份的核心收入来源为消费电子SoC(占比超90%),其中智能机顶盒芯片全球市占率达30%,智能电视芯片国内市占率约15%。智能汽车SoC业务目前主要集中在低算力座舱娱乐芯片(如车载信息娱乐系统IVI),产品尚未进入主流车企供应链,收入贡献极低(不足1%)。
技术壁垒:车规级能力缺失
汽车芯片对可靠性、安全性、环境适应性的要求远高于消费电子(如车规级芯片需满足-40℃~125℃工作温度、ISO 26262 ASIL-B/D功能安全认证)。晶晨在消费电子领域的7nm/5nm制程、多媒体处理(4K/8K解码)、AI视觉等技术虽可迁移,但车规级认证(如AEC-Q100)与功能安全设计经验不足,导致产品无法满足车企要求。
产品定位:与市场需求错位
当前智能汽车SoC市场呈现“高端算力(自动驾驶)与集成化(座舱-驾驶域融合)”的趋势,而晶晨的汽车芯片仍集中在单一功能的低价值环节(如IVI),未覆盖高增长的自动驾驶(L2+及以上)或多域融合场景,难以吸引车企的大规模采购。
客户壁垒:供应链渗透不足
汽车行业供应链具有“封闭性、长周期”特征,车企与Tier1(如德赛西威、华阳集团)形成稳定合作关系。晶晨作为新进入者,缺乏与车企的历史合作基础,产品未通过主流Tier1的认证,无法进入终端车型供应链。
生态短板:解决方案能力薄弱
智能汽车芯片需与**操作系统(如鸿蒙车机、安卓Automotive)、算法(如百度Apollo、商汤自动驾驶)、传感器(如激光雷达、摄像头)**形成协同。晶晨在消费电子领域的生态(如与谷歌、阿里的合作)无法直接迁移至汽车领域,缺乏端到端的解决方案能力,难以满足车企“一站式采购”需求。
车规级能力建设
算力与架构升级
切入点:座舱芯片,发挥消费电子优势
座舱娱乐系统(IVI)是智能汽车的“用户体验核心”,且技术要求更接近消费电子(如对多媒体、AI交互的需求)。晶晨可依托消费电子SoC的高性价比优势,推出中低端座舱芯片(针对10-20万元级车型),抢占市场空白。例如:
拓展点:商用车自动驾驶芯片,避开乘用车竞争
商用车(货运、公交)的自动驾驶需求更迫切(降低人力成本),且对芯片的可靠性、续航兼容性要求更高(商用车续航里程更长,芯片功耗需严格控制)。晶晨可结合消费电子低功耗设计经验(如智能机顶盒芯片的功耗控制在5W以内),开发商用车专用自动驾驶SoC:
从Tier1切入,间接渗透车企
Tier1(如德赛西威、华阳集团)是车企的核心供应商,掌握着80%以上的汽车电子供应链资源。晶晨可通过与Tier1成立联合实验室,共同开发定制化芯片,快速进入车企供应链:
聚焦新势力车企,快速获得订单
新势力车企(如小鹏、蔚来、理想)更愿意尝试新供应商(需差异化技术与更低成本),且其车型更新周期短(约18个月),有利于芯片厂商快速验证产品。晶晨可针对新势力的高算力座舱需求(如小鹏G6的“Xmart OS 4.0”需要支持多屏互动、AI语音的芯片),提供定制化SoC:
与操作系统厂商合作,优化兼容性
车载操作系统(如鸿蒙车机、安卓Automotive)是智能汽车的“大脑”,芯片与系统的兼容性直接影响用户体验。晶晨可与华为鸿蒙车机合作,针对鸿蒙系统的“分布式架构”优化芯片设计(如增加对多设备协同的支持),推出“鸿蒙认证芯片”:
与算法厂商合作,提供端到端解决方案
自动驾驶算法(如百度Apollo、商汤科技)是芯片的“灵魂”,晶晨可与百度Apollo合作,将Apollo的“L4级自动驾驶算法”集成到自身芯片中,提供“芯片+算法”的端到端解决方案:
与传感器厂商合作,提升感知能力
传感器(如激光雷达、摄像头)是自动驾驶的“眼睛”,芯片与传感器的融合效果直接影响感知精度。晶晨可与禾赛科技(激光雷达龙头)合作,优化芯片对激光雷达点云数据的处理能力(如采用专用DSP加速点云分割算法),推出“激光雷达+芯片”的组合方案:
晶晨股份智能汽车SoC业务的突破,需以消费电子优势为基础,聚焦车规级技术与差异化产品,通过Tier1与新势力客户渗透,构建完整生态。短期(1-2年)需重点突破座舱芯片,抢占中低端市场,提升收入占比至5%以上;中期(3-5年)需拓展至商用车自动驾驶芯片,进入主流车企供应链,收入占比提升至15%;长期(5-10年)需成为“智能汽车SoC全场景解决方案服务商”,收入占比达到30%以上。
尽管过程中面临研发、竞争、认证等风险,但随着智能汽车产业的高速增长(2025-2030年全球智能汽车SoC市场复合增长率达21%),晶晨股份若能执行上述策略,有望实现智能汽车业务的跨越式增长,成为汽车芯片领域的重要玩家。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