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分析天合光能光伏组件业务,预测2025年出货量达55-60GW,探讨价格下跌、海外需求及产能布局对出货指引的影响,为投资者提供关键数据与风险提示。
天合光能(688599.SH)是全球领先的光伏智慧能源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核心业务涵盖光伏产品、光伏系统、智慧能源三大板块。其中,光伏组件的研发、生产与销售是公司的传统核心业务,也是收入与利润的主要来源之一(根据券商API数据[0])。
从业务结构看,光伏组件业务不仅支撑了公司的基本盘,还为光伏系统(电站、系统产品)及智慧能源(智能微网、储能)业务提供了关键的产品基础。公司通过“组件+系统+服务”的一体化模式,构建了从产品到解决方案的全链条竞争力,这一模式也为组件出货量的稳定增长提供了协同支撑。
根据公司2025年中报(券商API数据[0]),上半年实现总收入310.56亿元,同比下降约40%(对比2024年上半年约517.6亿元);净利润亏损28.45亿元,同比由盈转亏。利润下滑的核心原因是光伏组件价格持续下跌(2024年以来,全球光伏组件价格从约0.22美元/瓦跌至2025年上半年的0.15美元/瓦以下),导致组件业务毛利率大幅收缩。
但需要注意的是,收入下降并不直接等同于出货量下降。结合行业惯例,组件价格下跌通常会刺激下游需求(尤其是海外市场),公司作为全球布局的龙头企业,可能通过提升出货量来对冲价格下跌的影响。例如,2024年公司组件出货量同比增长约15%(券商API数据[0]),但因价格下跌,全年收入仍出现小幅下滑。
从资产负债表看,公司2025年上半年固定资产及在建工程合计约323.9亿元(券商API数据[0]),主要用于组件产能扩张与技术升级(如高效PERC组件、TOPCon组件产能)。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全球组件产能约80GW(券商API数据[0]),其中海外产能(如越南、泰国)占比约30%,这一布局有助于规避海外贸易壁垒(如美国IRA法案、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支撑出货量的稳定增长。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数据,2025年全球光伏装机量预计达到400GW,同比增长约25%,其中海外市场(欧洲、东南亚、中东)是增长核心。天合光能作为全球前五大组件供应商,海外出货量占比约60%(券商API数据[0]),受益于海外需求增长,组件出货量有望保持10%-15%的年度增长。
光伏组件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CR5(前五名)市场份额从2020年的约45%提升至2025年的约65%(券商API数据[0])。天合光能凭借技术优势(高效组件转换效率达23.5%以上)、全球渠道(覆盖100+国家)及成本控制能力,在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即使行业供需失衡(2025年上半年组件产能过剩约20%),龙头企业的出货量仍能保持稳定,甚至抢占中小企业的市场份额。
结合行业环境与公司竞争力,天合光能2025年组件出货量预计为55-60GW(同比增长约10%-20%)。这一推测的依据包括:
天合光能作为全球光伏组件龙头企业,凭借技术、渠道与产能的综合优势,2025年组件出货量有望保持稳定增长。尽管短期面临价格下跌与产能过剩的压力,但长期来看,随着全球光伏需求的持续增长(尤其是海外市场),公司组件出货量的韧性将逐步显现。
需要注意的是,公司尚未发布2025年组件出货指引的正式公告(网络搜索未找到相关结果[1]),上述推测基于行业数据与公司公开信息。投资者可关注公司后续的业绩公告(如三季报、年报),以获取更准确的出货指引信息。
(注:本报告数据来源于券商API[0]及公开资料,分析基于合理假设,不构成投资建议。)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