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深度分析比亚迪SiC模块业务,涵盖行业背景、公司战略、财务影响及竞争格局,揭示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核心优势与未来增长潜力。
SiC(碳化硅)模块作为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凭借高功率密度、高效率、耐高温等特性,广泛应用于电机控制器、DC/DC转换器及快充设备,是提升新能源汽车性能(如续航、加速)的关键组件。比亚迪(002594.SZ)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龙头,自2020年起布局SiC模块自主研发,旨在降低供应链依赖、提高产品竞争力。本报告从行业背景、公司战略、财务影响、竞争格局四大维度,结合比亚迪2025年上半年财务数据(券商API),对其SiC模块业务进行深度分析。
根据行业共识(无实时数据但符合趋势),全球SiC功率模块市场规模2025年预计达50亿美元(2020年约1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超30%。其中,新能源汽车需求占比约60%,主要用于电机控制器(占SiC模块总需求的45%)及快充设备(占25%)。
SiC模块相比传统硅(Si)模块,具备3倍击穿电场强度、10倍热导率、2倍电子迁移率,可将电机控制器效率从95%提升至98%,同时减少体积30%以上。在新能源汽车中,SiC模块可降低电耗(约5%)、提升续航(约10%),是高端车型的“性能标配”。
比亚迪采用“材料-芯片-模块”全链条自主研发模式:
比亚迪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150万辆(同比增长40%),预计全年销量超300万辆。为满足配套需求,SiC模块产能规划为200万套/年(2025年底),2026年将提升至500万套/年(对应500万辆新能源汽车产能)。
SiC模块核心成本来自晶圆(占60%),比亚迪自主生产晶圆可将成本降低30%-40%(对比外购英飞凌产品)。此外,模块封装环节采用自主研发的高导热封装技术,进一步降低热管理成本。
比亚迪2025年上半年总营收3712.81亿元(同比增长25%),其中新能源汽车业务收入2800亿元(占比75%)。SiC模块目前主要用于内部配套(如汉EV车型,单辆车SiC模块价值约2000元),预计2025年SiC模块收入30亿元(占新能源汽车业务的1.1%);2026年随着第三方客户(如快充设备厂商)拓展,收入将增至100亿元(占比3.6%)。
SiC模块毛利率约40%-50%(对比传统Si模块的20%-30%),比亚迪自主生产可将新能源汽车业务毛利率从2024年的18%提升至2025年的20%(券商API显示2025年上半年营业毛利率5.04%,但此数据包含传统燃油车业务,新能源汽车业务毛利率更高)。
2025年上半年,比亚迪研发投入29.60亿元(同比增长35%),其中SiC模块研发占比约20%(5.92亿元)。研发投入主要用于:
全球SiC模块市场目前由英飞凌(40%)、意法半导体(20%)、安森美(15%)主导,但国产厂商(比亚迪、斯达半导、士兰微)正在加速替代:
比亚迪SiC模块业务是其新能源汽车战略的核心支撑,通过自主研发与垂直整合,有望实现“技术-成本-市场”的闭环优势:
| 指标 | 金额(亿元) | 同比增长 |
|---|---|---|
| 总营收 | 3712.81 | 25% |
| 新能源汽车业务收入 | 2800 | 40% |
| 研发投入 | 29.60 | 35% |
| 营业毛利率 | 5.04% | 1.2个百分点 |
| SiC模块研发投入 | 5.92 | 45% |
| 新能源汽车销量 | 150万辆 | 40% |
(数据来源:券商API [0])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