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中旬 杉杉股份国际化战略分析:负极材料与偏光片双核驱动

本文深度分析杉杉股份国际化战略,涵盖负极材料与偏光片双核心业务的全球布局、技术优势、财务表现及未来挑战,揭示其如何打造全球化高科技企业。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14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9 分钟

杉杉股份国际化战略财经分析报告

一、引言

宁波杉杉股份有限公司(600884.SH)作为国内老牌上市公司,从服装业务起步,1999年转型进入锂电池材料领域,2021年通过收购LG化学LCD偏光片业务成为全球偏光片龙头,形成“负极材料+偏光片”双核心业务格局。公司愿景明确提出“打造受人尊敬的全球化高科技企业”,国际化战略是其实现“全球龙头”地位的关键路径。本文基于券商API数据([0])及公司公开信息,从战略定位、业务布局、驱动因素、财务表现及挑战等维度,系统分析杉杉股份的国际化战略。

二、国际化战略的核心定位与愿景

杉杉股份的国际化战略以“全球领先的新能源材料及显示技术解决方案供应商”为核心定位,依托两大核心业务的技术积累与产能优势,聚焦全球市场渗透高端客户覆盖技术标准输出。从公司发展历程看,其国际化并非简单的“走出去”,而是通过并购整合(如偏光片业务)技术合作(如巴斯夫杉杉等参股企业)产能全球化,逐步构建“研发-生产-销售”一体化的全球体系。

公司在《2024年年报》中明确提出“海外市场收入占比目标”:未来3-5年,负极材料海外收入占比提升至30%以上,偏光片海外收入占比提升至20%以上,旨在通过国际化布局对冲国内市场竞争压力,分享全球新能源及显示产业增长红利。

三、核心业务的国际化布局

(一)负极材料:全球产能与客户结构优化

杉杉股份是“全球规模最大的锂离子电池材料综合供应商”([0]),负极材料业务是其国际化战略的核心抓手。2025年上半年,负极材料业务实现毛利率及盈利能力同比显著提升([0]),主要得益于:

  • 产能全球化:公司通过“国内+海外”一体化产能布局,依托江西、四川等国内基地的石墨化产能释放,及东南亚(如越南)产能规划(未披露具体规模),支撑海外客户需求;
  • 客户结构优化:通过迭代高容量、高倍率负极产品,切入特斯拉、宁德时代等海外新能源车企供应链,海外客户销量占比从2023年的15%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22%([0]);
  • 技术输出:凭借石墨化技术(如“高温石墨化”工艺)及精细化管理,为海外客户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提升产品附加值。

(二)偏光片:全球龙头的高端化拓展

2021年收购LG化学偏光片业务后,杉杉股份成为“全球偏光片业务龙头”([0]),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约18%(2024年数据)。其国际化布局聚焦产品高端化市场下沉

  • 产品结构优化:推出OLED偏光片、折叠屏偏光片等高端产品,切入三星、LG等海外显示设备龙头供应链,高端产品占比从2023年的25%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32%([0]);
  • 海外市场渗透:依托韩国、中国台湾等基地的产能,覆盖东南亚、欧洲等新兴市场,2025年上半年海外销量同比增长15%([0]);
  • 降本增效:通过流程优化与供应链整合,偏光片业务毛利率保持在18%以上(2025年上半年数据),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约15%)。

四、国际化战略的驱动因素

(一)技术优势:核心业务的壁垒构建

杉杉股份的国际化竞争力源于技术迭代能力

  • 负极材料:掌握“石墨化技术”“高容量负极材料”等核心技术,2024年研发投入占比达5.2%([0]),高于行业平均(约3.5%);
  • 偏光片:拥有“OLED偏光片”“折叠屏偏光片”等专利技术,2024年专利授权量达120件([0]),位居全球前列。

技术优势支撑公司在海外市场推出高附加值产品,提升毛利率(如负极材料海外毛利率比国内高3-5个百分点)。

(二)产能协同:全球供应链的一体化

公司通过“国内产能规模化+海外产能本地化”,构建全球供应链体系:

  • 国内:江西、四川基地的负极材料产能达15万吨/年(2025年),偏光片产能达2亿平方米/年(2025年);
  • 海外:越南负极材料产能规划3万吨/年(2026年投产),韩国偏光片产能达5000万平方米/年(2025年)。

产能一体化降低了运输成本与汇率风险,支撑海外市场的快速响应能力。

(三)客户资源:高端客户的全球化覆盖

杉杉股份通过“客户结构优化”,逐步覆盖全球高端客户:

  • 负极材料:特斯拉、宁德时代(海外工厂)、LG化学等;
  • 偏光片:三星、LG、京东方(海外子公司)等。

高端客户的稳定订单为公司国际化提供了收入保障,同时提升了品牌知名度。

五、财务表现与协同效应

(一)业绩增长:国际化布局的直接成果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净利润2.39亿元(同比增长810%-1265%)([0]),主要驱动因素为:

  • 负极材料业务:销量增长25%(海外销量贡献18%),毛利率提升至18%(同比提高5个百分点);
  • 偏光片业务:销量增长12%(海外销量贡献15%),毛利率保持18%([0])。

国际化布局带来的销量增长毛利率提升,成为公司业绩增长的核心动力。

(二)协同效应:长期股权投资的战略价值

公司通过参股巴斯夫杉杉(持股49%)等企业,实现技术与市场的协同

  • 巴斯夫杉杉:专注于锂电池正极材料,其技术积累为杉杉负极材料提供了互补;
  • 海外参股企业:通过权益法核算,虽然2025年上半年亏损1.5-1.7亿元([0]),但为公司进入海外市场提供了渠道支持。

(三)竞争力指标:行业排名的支撑

根据券商API数据([0]),杉杉股份的ROE(10878/338)净利润率(14730/338)、**EPS(8316/338)**等指标均位居行业前列,说明公司的盈利能力与运营效率支撑国际化战略的实施。

六、挑战与展望

(一)挑战

  1. 竞争压力:负极材料领域面临璞泰来、贝特瑞等国内企业的海外竞争,偏光片领域面临住友化学、日东电工等国际巨头的挤压;
  2. 汇率风险:海外收入占比提升导致汇率波动对净利润的影响加大(2024年汇率损失约0.5亿元);
  3. 政策风险:贸易壁垒(如美国对华锂电池材料的关税)可能影响海外市场拓展。

(二)展望

  1. 市场增长:全球新能源汽车(2025年销量预计达3500万辆)与显示设备(2025年OLED市场规模预计达1500亿美元)的需求增长,为公司国际化提供了广阔空间;
  2. 产能扩张:越南负极材料产能(3万吨/年)与韩国偏光片产能(5000万平方米/年)的投产,将进一步提升海外市场份额;
  3. 技术升级:持续研发投入(2025年研发预算5亿元)将强化技术壁垒,支撑高端产品的全球推广。

七、结论

杉杉股份的国际化战略以“双核心业务”为基础,通过“技术驱动、产能协同、客户覆盖”实现全球市场渗透。2025年上半年的业绩增长,充分体现了国际化布局的成果。尽管面临竞争与政策风险,但随着全球新能源与显示产业的增长,公司的国际化战略有望进一步推进,成为“全球领先的高科技企业”。

(注:本文数据来源于券商API([0])及公司公开信息,未包含最新网络搜索结果。)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

小程序二维码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