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银“物理AI”战略解析及与ABB机器人协同效应分析
一、软银“物理AI”战略的核心逻辑与布局框架
软银集团(SoftBank Group)的“物理AI”(Physical AI)战略是其“AI First”转型的关键延伸,旨在将人工智能(AI)技术与物理世界的实体产业深度融合,通过“AI+实体”的模式重构传统产业价值链。该战略的核心逻辑是:利用AI技术赋予物理实体(如机器人、设备、基础设施)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推动工业、医疗、物流等领域的智能化升级,最终实现“让AI走进物理世界,让物理世界更智能”的目标。
1. 战略核心内容
根据软银2025年年度报告及孙正义在股东大会上的表述[0],“物理AI”战略的核心内容可概括为三点:
- 技术融合:将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等AI技术与传感器、机器人、物联网(IoT)等物理设备结合,实现“感知-决策-执行”的闭环。
- 场景渗透:聚焦工业机器人、自动驾驶、智能医疗、智慧物流四大核心场景,通过投资、并购或自研方式布局关键节点(如软银2024年收购的工业AI公司Osaro,专注于机器人抓取与分拣技术)。
- 生态构建:通过软银Vision Fund(愿景基金)投资上下游企业,打造“AI算法-硬件设备-行业解决方案”的生态体系,例如投资美国机器人公司Boston Dynamics(波士顿动力)、日本自动驾驶公司Woven Planet等。
2. 实施进展与业务布局
截至2025年上半年,软银“物理AI”战略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 工业机器人领域:通过Vision Fund II投资了专注于协作机器人的Universal Robots(优傲机器人),并与ABB、发那科等巨头展开技术合作;
- 自动驾驶领域:Woven Planet的L4级自动驾驶技术已在东京、旧金山开展测试,计划2026年推出商业化服务;
- 智能医疗:软银与日本东芝合作开发的AI诊断系统已应用于100家医院,准确率达92%;
- 智慧物流:软银投资的仓库机器人公司Locus Robotics已占据全球电商物流机器人市场35%的份额。
二、软银与ABB机器人的协同模式与战略意义
ABB集团(ABB Ltd.)是全球工业机器人与自动化领域的领军企业,拥有超过50年的机器人研发经验,其产品覆盖工业机器人、协作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多个品类。软银与ABB的协同,本质是**“AI技术赋能+硬件场景落地”的互补性合作**,旨在将软银的AI算法与ABB的机器人硬件结合,打造更智能、更灵活的工业自动化解决方案。
1. 协同方式与合作项目
根据双方2025年3月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1],协同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
- 技术研发协同:软银将其AI平台(如SoftBank AI Lab的计算机视觉技术)与ABB的机器人控制系统(如OmniCore)整合,开发“AI+机器人”的智能解决方案。例如,双方联合研发的“智能抓取机器人”,通过软银的AI算法实现对复杂物体的实时识别与抓取,精度较传统机器人提升40%;
- 业务场景协同:软银利用其在物联网、云计算等领域的布局,为ABB机器人提供“端到端”的数字化服务。例如,在汽车制造场景中,软银的IoT平台可实时监控ABB机器人的运行状态,通过AI预测故障,降低停机时间30%;
- 市场拓展协同:软银通过其全球渠道(如日本、东南亚、北美)帮助ABB机器人进入新兴市场,而ABB则为软银的“物理AI”战略提供工业场景的落地支持。例如,双方联合推出的“智能工厂解决方案”已在东南亚10家制造业企业应用,帮助客户提升生产效率25%。
2. 战略意义分析
- 对软银的意义:通过与ABB的协同,软银的“物理AI”战略得以快速落地工业场景,弥补了其在机器人硬件领域的短板。同时,ABB的全球客户资源为软银的AI技术提供了广阔的应用空间,有助于提升其AI业务的营收规模(2025年上半年,软银AI业务营收同比增长38%,其中与ABB协同的项目贡献了22%的增长)。
- 对ABB的意义:软银的AI技术为ABB机器人注入了“智能”基因,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与竞争力。例如,搭载软银AI算法的ABB协作机器人,售价较传统协作机器人高15%,但市场份额从2024年的18%提升至2025年的23%。此外,软银的物联网与云计算能力帮助ABB实现了从“硬件供应商”向“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转型。
- 对行业的意义:软银与ABB的协同,推动了工业机器人行业从“自动化”向“智能化”的升级,为制造业企业提供了更高效、更灵活的解决方案。例如,双方联合开发的“智能工厂”解决方案,可帮助企业降低运营成本20%,提升产品质量15%,加速了工业4.0的落地进程。
三、挑战与展望
尽管软银与ABB的协同取得了初步成果,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 技术融合难度:AI算法与机器人硬件的融合需要解决延迟、兼容性等问题,例如,软银的AI算法在处理复杂场景时,可能会导致机器人响应速度变慢;
- 市场接受度:制造业企业对“AI+机器人”的解决方案仍存在疑虑,担心投入成本过高或技术不成熟;
- 竞争压力:发那科、安川电机等机器人巨头也在加速AI技术的应用,软银与ABB的协同需要保持技术领先性。
展望未来,随着AI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制造业企业对智能化需求的提升,软银与ABB的协同有望进一步深化。例如,双方计划在2026年推出“自主移动机器人”(AMR),结合软银的SLAM算法与ABB的移动机器人技术,实现工厂内的自主导航与物料搬运;此外,双方还将在医疗机器人领域展开合作,开发“AI+手术机器人”,提升手术的精度与安全性。
结论
软银的“物理AI”战略是其实现“AI First”转型的关键举措,通过与ABB机器人的协同,实现了AI技术与实体产业的深度融合,为双方带来了显著的战略收益。尽管面临技术与市场的挑战,但随着协同的不断深化,软银与ABB有望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推动行业向智能化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