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杉股份作为全球锂离子电池材料与偏光片双龙头,凭借技术积累、产能一体化与客户资源构建竞争壁垒。报告分析其市场份额、核心业务及未来发展趋势,揭示其在新能源与显示产业的领先地位。
杉杉股份(600884.SH)作为全球锂离子电池材料综合供应商龙头及全球偏光片业务龙头,其竞争格局深度嵌入新能源与显示两大高增长产业。
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NEV)产业爆发(2024年全球NEV销量达1700万辆,同比增长35%),锂离子电池需求激增,带动负极材料、正极材料、电解液等核心环节市场规模扩张。其中,负极材料作为电池容量与循环寿命的关键载体,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120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58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达50%。行业呈现**“龙头集中、技术驱动”**特征,头部企业凭借产能一体化与技术壁垒占据主导地位。
偏光片是LCD/OLED面板的核心组件(占面板成本约15%),随着OLED电视、智能手机等高端显示产品普及,全球偏光片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320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的450亿美元,CAGR达9%。此前行业由三星SDI、住友化学等日韩企业垄断,2021年杉杉收购LG化学偏光片业务后,国产化替代加速,国内企业凭借成本优势与技术追赶抢占市场。
杉杉股份通过“负极材料+偏光片”双核心业务布局,形成了技术协同、客户协同的竞争壁垒,具体业务结构如下:
| 业务板块 | 业务概况 | 行业地位 |
|---|---|---|
| 负极材料 | 1999年进入,国内第一家产业化负极材料企业,产品覆盖人造石墨、天然石墨、硅碳复合等全系列,应用于特斯拉、宁德时代等主流电池厂商。 | 全球市场份额约25%(2024年),连续5年位居全球第一,产能规模超30万吨/年(2025年)。 |
| 偏光片 | 2021年收购LG化学LCD偏光片业务(全球市场份额约18%),产品覆盖LCD、OLED等高端显示领域,客户包括京东方、TCL等面板龙头。 | 全球市场份额约22%(2024年),成为全球第二大偏光片供应商(仅次于三星SDI),国产化率超60%。 |
杉杉股份的竞争优势源于技术积累、产能一体化、客户资源三大维度,构建了难以复制的壁垒:
根据2025年中报数据(券商API数据[0]),杉杉股份聚焦核心业务的战略成效显著:
| 企业 | 市场份额(2024年) | 核心优势 |
|---|---|---|
| 杉杉股份 | 25% | 技术与产能一体化 |
| 璞泰来 | 18% | 客户资源(宁德时代核心供应商) |
| 贝特瑞 | 15% | 天然石墨资源优势 |
| 中科电气 | 10% | 石墨化产能规模 |
| 杉杉股份凭借技术+产能+客户的综合优势,市场份额较第二名高7个百分点,且差距持续扩大。 |
| 企业 | 市场份额(2024年) | 核心优势 |
|---|---|---|
| 三星SDI | 28% | 高端OLED偏光片技术 |
| 杉杉股份 | 22% | 规模化产能与成本优势 |
| 住友化学 | 15% | 传统LCD偏光片龙头 |
| 深纺织A | 10% | 国内LCD偏光片产能规模 |
| 杉杉股份通过收购LG化学快速切入全球市场,凭借成本优势抢占中低端市场,并通过技术研发向高端OLED领域渗透,市场份额逐年提升。 |
杉杉股份在负极材料与偏光片领域均处于全球龙头地位,其竞争优势源于技术积累、产能一体化、客户绑定三大壁垒。随着新能源与显示产业的持续增长,公司通过聚焦核心业务、技术创新与产能扩张,有望保持市场份额稳定提升,巩固行业竞争格局中的主导地位。
(注:数据来源于券商API[0]及公司公开披露信息。)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