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至纯科技清洗设备的技术优势,包括研发投入、高纯工艺系统及半导体客户认可。探讨其在纳米级清洗、智能化与绿色化方向的潜力。
至纯科技(603690.SH)成立于2000年,总部位于上海闵行区紫竹国家高新区,是一家以科技为核心的控股企业。公司业务涵盖电子与生物两大领域:电子领域专注于为集成电路及泛半导体产业提供制程设备、高纯工艺系统及相关电子材料与服务;生物领域则为生物制药、合成生物等产业提供核心装备。截至2025年中报,公司注册资本约3.84亿元,员工总数1609人,拥有上海市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及2个院士专家工作站(半导体领域、光电子领域),研发投入持续加大(2025年上半年研发支出1.04亿元)。
尽管公开信息中未直接披露清洗设备的具体技术细节(如专利数量、核心工艺参数等),但通过公司研发资源布局、业务聚焦方向及客户群体特征,可间接推断其清洗设备的技术优势:
至纯科技的技术优势首先源于研发资源的密集布局。公司拥有上海市市级企业技术中心,且与半导体、光电子领域的院士合作建立专家工作站,这意味着公司能整合顶尖科研力量,针对清洗设备的核心技术(如晶圆表面颗粒去除、高纯介质制备、工艺精度控制等)进行攻关。例如,半导体清洗设备需实现纳米级颗粒去除精度(如10nm以下),并保证晶圆表面的高平整度(粗糙度<0.1nm),院士工作站的参与可能加速此类关键技术的突破。
从财务数据看,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25年上半年研发支出1.04亿元,占总收入(16.08亿元)的6.46%,高于A股半导体设备行业平均研发投入占比(约5%)。持续的研发投入有助于公司积累工艺优化经验(如清洗液配方、喷淋压力控制、干燥工艺改进)及设备可靠性技术(如减少部件损耗、提升维护效率),这些都是清洗设备的核心竞争力。
至纯科技的核心业务之一是高纯工艺系统(包括清洗设备),主要应用于集成电路、泛半导体产业的制程环节。此类设备的技术壁垒极高,需满足超纯水/超纯气体的输送与控制(如水中杂质含量<1ppb)、无尘环境下的精准操作(如Class 1级洁净室)及与晶圆制程的兼容性(如不腐蚀光刻胶、不引入金属离子污染)。
公司能进入半导体产业供应链,说明其清洗设备已通过客户验证(如晶圆厂的Qualification流程),具备符合行业标准的技术能力。例如,半导体晶圆清洗设备需支持单晶圆清洗(Single Wafer Cleaning),以适应12英寸晶圆的大规模生产,至纯科技的设备若能满足这一要求,则说明其在设备精度(如晶圆定位误差<10μm)及工艺一致性(如清洗后颗粒残留<10个/晶圆)上达到了行业先进水平。
至纯科技的客户主要为集成电路及泛半导体企业(如晶圆厂、封装测试厂),这些客户对设备的技术要求远高于一般制造业。例如,晶圆厂的清洗设备需配合光刻、蚀刻等前端制程,任何微小的误差都可能导致晶圆报废(成本高达数千美元/片)。公司能获得此类客户的订单,说明其清洗设备的技术性能(如清洗效率、缺陷率、稳定性)符合客户的严格要求,具备替代进口设备的潜力(目前国内半导体清洗设备仍以进口为主,如Lam Research、TEL等厂商占据约80%市场份额)。
尽管现有信息有限,但结合行业趋势(如半导体产业向10nm及以下制程升级、清洗步骤占比提升),至纯科技的清洗设备技术优势可能向以下方向拓展:
至纯科技的清洗设备技术优势主要体现在研发资源支撑、高纯工艺的技术壁垒及高端客户的认可上。尽管公开信息中缺乏直接的技术细节,但持续的研发投入、与院士团队的合作及半导体产业的客户基础,均暗示其具备行业领先的技术能力。
若需更深入分析(如与竞争对手的技术对比、专利数量、客户反馈),建议开启深度投研模式,获取更多财务数据(如历年研发投入明细)、行业研报(如半导体设备市场分析)及公司公告(如专利申请情况),以全面评估其技术优势的可持续性。
(注:本报告基于公开信息及间接证据撰写,未包含未披露的技术细节。)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