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业基本情况概述
- 股权结构:包钢(集团)公司控股子公司,1997年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 资源与规模:2015年组建北方稀土大集团,实现对北方轻稀土资源的集中统一管理。目前拥有42家分、子公司,分布于11个省(市、自治区)。
- 产能布局:冶炼分离产能20万吨/年(全球第一),稀土金属产能4.2万吨/年,稀土磁性材料合金产能10万吨/年(全球第一),抛光材料产能3.6万吨/年(国内市场份额超50%),储氢合金产能8300吨/年,永磁电机产能1270台(套)/年。
- 研发实力:拥有“白云鄂博稀土资源研究与综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等9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2025年1-9月申报国家级项目20项、自治区级项目25项,申请专利145件。
- 股权结构:2022年注册地变更为江西赣州,实际控制人为中国稀土集团。
- 资源与规模:旗下中稀湖南拥有湖南省唯一离子型稀土矿(江华矿,国家级绿色矿山),为全国单证开采指标最大的离子型稀土矿。
- 产能与技术:分离企业可实现十五种单一高纯稀土元素全分离,萃取分离技术(含酸和多组份体系)具有突出优势。
- 业务范围:主要从事稀土氧化物、稀土金属、稀土深加工产品经营及贸易,产业链集中于稀土中游及贸易环节。
二、核心优劣势对比
1. 资源与规模垄断优势
- 控制北方轻稀土资源(白云鄂博矿),冶炼分离产能(20万吨/年)、稀土金属产能(4.2万吨/年)、磁性材料合金产能(10万吨/年)均居全球第一,具备显著的规模效应和成本优势。
- 产品覆盖11个大类、100余种、近千个规格,从稀土精矿到深加工产品(如永磁电机)的产业链一体化布局完善,抗风险能力强。
2. 研发与创新能力突出
- 拥有9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如“白云鄂博稀土资源研究与综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2025年1-9月申报国家级项目20项、自治区级项目25项,申请专利145件,技术储备充足。
- 研发聚焦绿色冶炼、功能材料升级(如新一代稀土绿色采选冶项目),推动工艺技术迭代,支撑产品结构优化(如高附加值定制化产品)。
3. 盈利规模与增长动力强劲
- 2025年中报显示,实现总营收188.66亿元、营业利润15.38亿元、净利润12.66亿元,盈利规模居行业前列。
- 2025年1-9月净利润预增272.54%-287.34%(预计15.1-15.7亿元),增长动力来自:①生产营销优化(“五统一”组产模式、成本对标升级);②重点项目建设(新一代稀土绿色冶炼项目一期调试收尾、二期开工);③研发创新(专利与标准输出)。
4. 产业链一体化优势
- 业务范围涵盖稀土精矿、深加工产品(如磁性材料、抛光材料)、新材料(如永磁电机)、铌精矿、冶金产品等,产业链延伸至终端应用领域(如稀土永磁电机),附加值提升能力强。
1. 资源依赖度高
- 主要依赖白云鄂博矿的轻稀土资源,资源结构单一,若未来资源供应出现波动(如政策调整、矿权变化),可能影响生产稳定性。
2. 关联交易潜在风险
- 作为包钢集团控股子公司,与集团内企业(如包钢股份)存在关联交易(如稀土精矿采购),若关联交易定价机制发生变化,可能影响盈利水平。
1. 南方离子型稀土资源优势
- 旗下中稀湖南拥有湖南省唯一离子型稀土矿(江华矿),为国家级绿色矿山,且是全国单证开采指标最大的离子型稀土矿,资源品质优(离子型稀土易提取、纯度高)。
2. 分离技术与产品纯度优势
- 分离企业可实现十五种单一高纯稀土元素全分离,萃取分离技术(含酸和多组份体系)处于行业领先水平,产品纯度高(如高纯稀土氧化物),满足高端客户需求(如新能源、半导体)。
3. 政策与集团支持
- 实际控制人为中国稀土集团(国务院国资委直属企业),作为集团旗下专业化稀土上市平台,可依托集团资源(如稀土矿权、研发资源)实现协同发展,政策支持力度大。
1. 规模与产能不足
- 2025年中报显示,总营收18.75亿元、营业利润1.94亿元、净利润1.64亿元,盈利规模仅为北方稀土的1/10左右。
- 产能布局集中于稀土氧化物、金属等中游产品,冶炼分离产能(未披露具体数据)远低于北方稀土,规模效应不明显。
2. 产业链一体化程度低
- 业务范围主要集中于稀土氧化物、金属、深加工产品及贸易,未延伸至终端应用领域(如永磁电机、新能源材料),附加值较低,抗风险能力弱。
3. 增长动力不足
- 未披露2025年三季度及全年盈利预测,2025年中报净利润增速(未明确)低于北方稀土(2025年1-9月预增272.54%-287.34%),增长动力不明确。
二、财务指标对比(2025年中报)
| 指标 |
北方稀土(600111.SH) |
中国稀土(000831.SZ) |
对比结论 |
| 总营收(亿元) |
188.66 |
18.75 |
北方稀土营收规模是中国稀土的10倍 |
| 营业利润(亿元) |
15.38 |
1.94 |
北方稀土营业利润是中国稀土的7.9倍 |
| 净利润(亿元) |
12.66 |
1.64 |
北方稀土净利润是中国稀土的7.7倍 |
| 基本每股收益(元) |
0.2576 |
0.1524 |
北方稀土每股盈利高于中国稀土 |
| 员工数量(人) |
9867 |
528 |
北方稀土团队规模是中国稀土的18.7倍 |
三、总结与展望
- 核心竞争力:规模垄断、资源控制、研发创新、产业链一体化。
- 展望:依托绿色冶炼项目(一期调试、二期开工)、研发投入(专利与标准)及产品结构优化(高附加值产品),未来盈利增长有望持续。
- 核心竞争力:南方离子型稀土资源、分离技术、集团支持。
- 展望:需通过扩大产能(如稀土冶炼项目)、延伸产业链(如终端应用产品)、提升研发投入(如新材料开发),缩小与北方稀土的规模差距,增强盈利能力。
四、风险提示
- 北方稀土:资源依赖风险、关联交易风险、市场需求波动(如新能源行业增速放缓)。
- 中国稀土:规模不足风险、产业链一体化滞后风险、政策变化(如稀土矿权调整)。
(注:数据来源于券商API及企业公开信息,截至2025年10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