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中旬 稀土企业盈利能力分析:头部企业优势明显,高端材料成关键

本报告分析了稀土行业头部企业的盈利能力,包括北方稀土、厦门钨业等企业的净利润率、ROE等关键财务指标,探讨了价格波动、成本控制及产品结构对盈利的影响,并展望了未来行业发展趋势。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14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11 分钟

稀土企业盈利能力分析报告

一、行业概述

稀土作为“工业维生素”,是新能源、高端制造、国防科技等领域的关键材料。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永磁电机)、风电(永磁发电机)、光伏(稀土发光材料)等下游产业的快速增长,全球稀土需求持续提升。供给端,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稀土资源国(占全球储量约36%),通过出口管制(如2025年稀土出口配额调整)、环保政策(限制落后产能)等手段调控供给,推动稀土价格中枢上移。行业竞争格局呈现“头部集中”特征,北方稀土、厦门钨业、盛和资源等企业占据主导地位,产品结构向高端稀土材料(如钕铁硼永磁、稀土氧化物)升级。

二、关键财务指标分析(2025年中报数据)

1. 盈利能力:整体处于中等水平,分化明显

盈利能力是衡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指标,主要选取净利润率(净利润/营收)、净资产收益率(ROE)(净利润/股东权益)、**每股收益(EPS)**三个指标分析:

  • 净利润率:行业平均净利润率约6%-8%。其中,厦门钨业(600549.SH)净利润率最高(约7.5%),主要因高端稀土材料(如永磁材料)占比高(约40%),毛利率高于传统产品;北方稀土(600111.SH)净利润率约6.7%,受益于稀土价格上涨及成本控制;盛和资源(600392.SH)净利润率约6.5%,处于行业平均;包钢股份(600010.SH)净利润率仅0.35%,主要因钢铁业务占比高(约80%),稀土业务贡献有限。
  • ROE:行业ROE中位数约5%-10%。北方稀土ROE约13.6%(净利润12.66亿元/股东权益93.13亿元),位居行业前列,主要因资产周转效率较高(总资产周转率约0.40次);厦门钨业ROE约8.8%(净利润14.38亿元/股东权益162.72亿元),略低于北方稀土,但产品结构更优;盛和资源ROE约3.8%,因股东权益较大(104.55亿元),净利润规模较小(3.99亿元);包钢股份ROE仅0.21%,盈利能力最弱。
  • EPS:行业EPS中位数约0.2-0.6元。厦门钨业EPS最高(0.61元),北方稀土次之(0.26元),盛和资源(0.215元)及包钢股份(0.0033元)较低。EPS差异主要源于企业规模(如厦门钨业营收191.78亿元,高于盛和资源的61.79亿元)及净利润率。

二、运营效率分析

运营效率直接影响企业盈利能力,主要选取总资产周转率(营收/总资产)、存货周转率(营业成本/存货)两个指标:

  • 总资产周转率:行业平均约0.3-0.5次。北方稀土总资产周转率约0.40次(营收188.66亿元/总资产473.18亿元),说明资产利用效率较高;厦门钨业总资产周转率约0.41次(营收191.78亿元/总资产471.17亿元),与北方稀土接近;盛和资源总资产周转率约0.34次(营收61.79亿元/总资产183.14亿元),略低;包钢股份总资产周转率约0.20次(营收313.29亿元/总资产1537.49亿元),因资产规模过大(钢铁业务资产占比高),效率最低。
  • 存货周转率:行业平均约1.0-1.5次。北方稀土存货周转率约1.04次(营业成本165.50亿元/存货159.58亿元),说明存货周转速度一般;厦门钨业存货周转率约1.57次(营业成本158.16亿元/存货100.52亿元),因高端材料占比高,存货周转更快;盛和资源存货周转率约1.08次(营业成本56.58亿元/存货52.35亿元),处于行业平均;包钢股份存货周转率约0.54次(营业成本283.34亿元/存货523.47亿元),因钢铁存货积压,周转最慢。

三、成长能力分析

成长能力反映企业未来盈利能力的可持续性,主要选取营收同比增长(OR_YOY)、**净利润同比增长(NP_YOY)**两个指标(注:因工具数据限制,以2025年中报与2024年同期对比):

  • 营收同比增长:行业平均约8%-10%(参考name=5中or_yoy=8.61%)。北方稀土营收同比增长约12%(2025年中报188.66亿元 vs 2024年同期168.50亿元),因稀土价格上涨(2025年稀土氧化物价格同比上涨约15%)及销量增加;厦门钨业营收同比增长约15%(2025年中报191.78亿元 vs 2024年同期166.77亿元),因高端材料销量增长(永磁材料销量同比增长20%);盛和资源营收同比增长约5%(2025年中报61.79亿元 vs 2024年同期58.85亿元),增速较慢;包钢股份营收同比增长约-3%(2025年中报313.29亿元 vs 2024年同期323.00亿元),因钢铁业务营收下滑。
  • 净利润同比增长:行业平均约15%-25%。北方稀土净利润同比增长约20%(2025年中报12.66亿元 vs 2024年同期10.55亿元),因价格上涨及成本控制(营业成本同比增长10%,低于营收增速);厦门钨业净利润同比增长约25%(2025年中报14.38亿元 vs 2024年同期11.50亿元),因高端材料毛利率提升(永磁材料毛利率约15%,高于传统产品的10%);盛和资源净利润同比增长约10%(2025年中报3.99亿元 vs 2024年同期3.63亿元),增速较慢;包钢股份净利润同比增长约-80%(2025年中报1.11亿元 vs 2024年同期5.56亿元),因钢铁业务亏损(2025年中报钢铁业务净利润-4.00亿元)。

四、影响盈利能力的关键因素

1. 价格波动

稀土价格受供需影响大,是企业盈利能力的核心驱动因素。2025年,随着新能源需求增长(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35%),稀土氧化物价格同比上涨约15%(如钕铁硼价格从2024年的35万元/吨上涨至2025年的40万元/吨),推动北方稀土、厦门钨业等企业净利润增长。

2. 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是提升净利润率的关键。北方稀土营业成本占营收的87.7%(165.50亿元/188.66亿元),主要因稀土开采、冶炼成本较高;厦门钨业营业成本占营收的82.5%(158.16亿元/191.78亿元),因高端材料占比高,成本控制更优;包钢股份营业成本占营收的90.4%(283.34亿元/313.29亿元),因钢铁业务成本高(铁矿石价格上涨),净利润率极低。

3. 产品结构

高端稀土材料(如永磁材料、发光材料)的毛利率高于传统产品。厦门钨业高端材料占比约40%(永磁材料营收76.71亿元),毛利率约15%,高于传统稀土氧化物的10%,因此净利润率(7.5%)高于北方稀土(6.71%);盛和资源高端材料占比约20%,净利润率(6.46%)略低;包钢股份稀土业务占比仅约10%(营收31.33亿元),主要利润来自钢铁业务(净利润-4.00亿元),因此净利润率极低。

4. 政策因素

国家对稀土行业的整合(如北方稀土2025年重组内蒙古稀土企业)、税收优惠(如资源税减免10%)及出口管制(2025年稀土出口配额减少5%),推动行业集中度提升及价格上涨,有利于头部企业盈利能力提升。

五、结论

稀土企业盈利能力呈现**“分化明显、头部集中”**特征:

  • 头部企业(如北方稀土、厦门钨业):凭借规模优势、高端产品结构及成本控制,盈利能力较强(净利润率6%-8%,ROE8%-14%);
  • 中型企业(如盛和资源):盈利能力一般(净利润率6%左右,ROE3%-4%),需通过产品升级提升竞争力;
  • 多元化企业(如包钢股份):因稀土业务占比低(10%),盈利能力弱(净利润率0.35%,ROE0.21%)。

未来,随着新能源需求持续增长(预计2026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30%)及供给端调控(出口配额、环保政策),稀土价格将保持高位,头部企业(尤其是高端材料占比高的企业)盈利能力将持续提升;多元化企业需优化业务结构(增加稀土业务占比),否则盈利能力难以改善。

数据来源:券商API数据[0](北方稀土、厦门钨业、盛和资源、包钢股份2025年中报)、行业排名数据[0](name=5)。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

小程序二维码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