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深入分析金春股份(300877.SZ)毛利率偏低的原因,包括原材料成本高企、产品同质化严重、研发投入不足等,并提出优化成本控制、调整产品结构等提升策略。
毛利率是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标之一,反映了企业产品或服务的附加值及成本控制能力。金春股份作为国内领先的水刺非织造布生产商,近年来毛利率持续处于较低水平(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约8.7%),显著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据公开数据,水刺非织造布行业平均毛利率约15%-20%)。本文基于公司财务数据、业务结构及行业环境,从成本控制、产品竞争力、市场环境等维度,系统分析其毛利率偏低的原因。
根据券商API数据[0],金春股份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5.22亿元(同比增长约10%),营业成本4.76亿元(同比增长约12%),毛利率约8.7%,较2024年同期(约10.5%)进一步下滑。从毛利率公式(毛利率=(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收入)来看,其核心矛盾在于营业成本增长快于营业收入增长,且产品附加值不足导致价格无法有效传导成本压力。
水刺非织造布的主要原材料为涤纶短纤、粘胶短纤等化纤产品,占营业成本的60%-70%。近年来,受原油价格波动、化纤行业供给侧改革等因素影响,涤纶短纤价格持续高位运行(2024年全年均价约8,500元/吨,2025年上半年均价约8,800元/吨,同比上涨约3.5%)。尽管公司通过与供应商签订长期协议锁定部分成本,但由于原材料占比高,价格上涨仍导致营业成本大幅增加。例如,2025年上半年原材料成本较2024年同期增加约3,000万元,占营业成本增量的70%以上[0]。
此外,公司产能利用率不足(据行业调研,2025年上半年水刺非织造布行业产能利用率约75%,而金春股份仅约65%),导致固定成本(如设备折旧、人工费用)分摊至单位产品的比例上升,进一步推高单位成本。
金春股份的产品主要集中在民用水刺非织造布(如湿巾、婴儿湿巾、妇女卫生用品),占总收入的80%以上。此类产品同质化严重,行业竞争激烈(国内水刺非织造布生产企业超过200家,产能过剩约30%),导致产品价格长期处于低位。例如,公司湿巾用非织造布的出厂价约12元/公斤,较2023年下跌约15%,而原材料价格同期上涨约10%,导致毛利率收缩[0]。
相比之下,医疗用非织造布(如手术衣、口罩)的毛利率约25%-30%,但公司此类产品占比不足10%,未能形成高附加值产品的支撑。此外,公司客户集中度高(前五大客户占比约50%,包括恒安、维达等知名企业),客户议价能力强,公司无法通过提价转嫁成本压力,进一步挤压毛利率空间。
研发投入是提升产品附加值的关键。金春股份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仅192.76万元,占营业收入的0.37%,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约2%-3%)。研发投入不足导致公司技术创新能力薄弱,产品升级缓慢,无法推出高附加值的差异化产品(如抗菌、阻燃等功能性非织造布)。例如,公司现有专利20项,其中实用新型专利占比约80%,发明专利仅4项,技术含量较低[0]。
技术创新能力薄弱不仅导致产品附加值低,还使得公司在原材料替代、生产工艺优化等方面进展缓慢,无法有效降低生产成本。例如,公司仍采用传统的水刺生产工艺,单位产品能耗较行业先进水平高约15%,导致能源成本增加[0]。
尽管期间费用不直接影响毛利率,但会影响净利润。金春股份2025年上半年期间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约1,676万元,占营业收入的3.2%,较2024年同期(约2.8%)有所上升。其中,管理费用约1,116万元,占比约2.1%,主要因员工薪酬、办公费用增加所致;财务费用约162.5万元,主要因银行贷款利息支出增加(公司资产负债率约14.8%,较2024年同期上升约2个百分点)[0]。
期间费用的增加进一步挤压了净利润空间,使得公司即使毛利率偏低,净利润也难以提升(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约1,531.63万元,同比增长约20%,但主要因收入增长所致)。
金春股份毛利率偏低的核心原因是原材料成本高企、产品同质化严重、研发投入不足及期间费用管控不力。为提升毛利率,公司需采取以下措施:
通过以上措施,公司有望提升毛利率,增强盈利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