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分析裕太微车载TSN芯片量产时间,结合技术积累、市场需求及研发进展,推测2026年上半年或实现规模量产,助力国产芯片突破国外垄断。
随着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的加速推进,车载以太网(尤其是时间敏感网络,Time-Sensitive Networking, TSN)芯片已成为智能汽车的核心组件之一。TSN技术通过时间同步、低延迟转发、流量调度等功能,解决了传统车载网络(如CAN、LIN)无法满足的高带宽、低延迟需求,适用于自动驾驶、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车机娱乐等关键场景。国内通信芯片厂商裕太微(688515.SH)作为高速有线通信芯片领域的参与者,其车载TSN芯片的量产进展备受市场关注。本报告将从公司业务布局、市场背景、技术积累、量产时间推测等角度,对裕太微车载TSN芯片的量产时间进行分析。
根据券商API数据[0],裕太微成立于2017年,专注于高速有线通信芯片的研发、设计与销售,以以太网物理层芯片为切入点,目标覆盖OSI七层模型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目前公司已设立七条产品线,其中车载以太网物理层芯片已实现规模量产,成为公司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2023年车载芯片收入占比约15%)。
从业务逻辑看,裕太微的车载芯片布局遵循“从物理层到更高层”的路径:先通过物理层芯片(如100Base-T1、1000Base-T1)切入车载市场,积累汽车行业的认证经验(如AEC-Q100、ISO/SAE 21434),再向数据链路层(如TSN交换机芯片)、网络层(如TSN路由器芯片)延伸。这种路径符合芯片厂商的技术迭代规律,也降低了进入车载高端市场的风险。
随着L2+及以上自动驾驶的普及,车载网络需要传输大量高清摄像头、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的数据(单辆车的数据量可达10-100Gbps),传统CAN总线(带宽≤1Mbps)无法满足需求。TSN作为以太网的扩展标准,支持亚毫秒级延迟(如IEEE 802.1AS时间同步精度≤1μs)、99.999%可靠性,成为车载网络的主流选择。
根据IDC预测,2025年全球车载以太网芯片市场规模将达到35亿美元,其中TSN芯片占比约40%(14亿美元);2030年市场规模将增长至120亿美元,TSN芯片占比提升至60%(72亿美元)。国内市场方面,随着“新四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战略的推进,2025年国内车载TSN芯片市场规模将达到2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超过25%。
目前,车载TSN芯片市场主要由国外厂商主导:
国内厂商中,裕太微、瑞芯微、晶晨股份等均在布局车载TSN芯片,但尚未实现规模量产。裕太微作为“以太网物理层芯片龙头”,具备从物理层到更高层的技术延伸能力,有望成为国内车载TSN芯片的领先厂商。
裕太微的核心优势在于以太网物理层芯片(如10/100/1000M以太网PHY芯片),其产品已广泛应用于网通、工业、车载等领域。根据公司2023年年报,车载以太网物理层芯片的出货量超过100万颗,客户包括国内主流车企(如比亚迪、长安汽车)及Tier 1供应商(如博世、大陆集团)。
物理层芯片的量产经验为TSN芯片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虽然公开信息中未明确裕太微车载TSN芯片的具体研发进度,但结合行业惯例(芯片从研发到量产需2-3年)及公司的技术路线,可推测其TSN芯片处于研发后期,即将进入量产阶段:
结合公司进展、市场需求、认证周期等因素,裕太微车载TSN芯片的量产时间可能在2026年上半年,具体逻辑如下:
裕太微作为国内高速有线通信芯片的领先厂商,其车载TSN芯片的研发进展符合“从物理层到更高层”的技术路径。虽然公开信息中未明确具体量产时间,但结合技术积累、研发投入、市场需求等因素,预计2026年上半年可实现规模量产。若量产顺利,裕太微将成为国内首家实现车载TSN芯片规模量产的厂商,打破国外垄断,抢占智能汽车市场的制高点。
(注:本报告数据来源于券商API[0]及行业公开信息,TSN芯片量产时间为推测值,具体以公司公告为准。)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