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深入分析渤海银行2025年上半年净利差上升的核心原因,包括资产端收益率提升、负债成本控制、政策环境支持及经营策略调整,揭示其盈利能力增强的关键因素。
净利差(Net Interest Margin, NIM)是商业银行核心盈利能力的关键指标,反映银行生息资产收益率与计息负债成本率之间的差额,计算公式为:
[ \text{净利差} = \frac{\text{利息收入} - \text{利息支出}}{\text{生息资产平均余额}} ]
其高低直接体现银行资产收益能力与负债成本控制能力的综合水平。2025年以来,渤海银行(09668.HK)净利差持续上升,引发市场关注。本文基于券商API数据[0]与公开信息,从资产端、负债端、政策环境、经营策略四大维度,深入分析其净利差上升的核心驱动因素。
根据券商API数据[0],渤海银行2025年上半年净利差(NIM)为2.10%,较2024年同期的1.95%上升15个基点(bps),为近三年来最高水平。同期,其利息收入同比增长12.3%(至186.5亿元),利息支出同比仅增长6.8%(至102.7亿元),利息净收入增速(18.5%)显著高于生息资产增速(8.9%),显示净利差提升是盈利增长的主要驱动。
净利差的核心驱动因素之一是生息资产收益率的上升,而渤海银行的资产端优化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贷款定价能力提升,高收益资产占比增加
2025年上半年,渤海银行贷款余额较2024年末增长9.6%(至1.2万亿元),占生息资产的比例从2024年同期的55.2%提升至60.1%,成为生息资产的核心构成。其中,企业贷款与零售高收益贷款(消费贷、经营贷)的占比显著提升:
债券投资结构调整,收益率上行
2025年以来,债券市场利率中枢上行(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2.6%升至2.8%),渤海银行调整债券投资结构,增加信用债(尤其是AA+级企业债)配置,债券投资收益率从2024年同期的3.4%上升至3.6%(+20bps),进一步提升生息资产整体收益率。
负债成本的下降是净利差上升的另一关键因素。渤海银行通过优化负债结构与降低存款成本,有效控制了计息负债成本率:
存款结构优化,活期存款占比提升
2025年上半年,渤海银行存款余额较2024年末增长7.8%(至1.5万亿元),其中活期存款占比从2024年同期的24.5%提升至29.8%(+5.3个百分点)。活期存款的成本率仅为0.3%(远低于定期存款的2.2%),其占比提升直接拉低了整体存款成本率——2025年上半年存款成本率为1.9%,较2024年同期下降15bps。
同业负债成本下降
渤海银行通过加强同业合作(如与国有银行、政策性银行的资金拆借),降低了同业负债成本。2025年上半年,同业负债成本率从2024年同期的2.9%下降至2.7%(+20bps),主要受益于央行稳健中性货币政策下,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DR007中枢保持在2.1%左右)。
货币政策稳健中性,市场利率上行
2025年以来,央行保持“稳增长、防风险”的货币政策基调,市场利率(如DR007、1年期LPR)中枢温和上行,为银行生息资产收益率提升提供了政策环境。渤海银行抓住这一机遇,及时调整贷款定价,提高了新发放贷款的利率水平。
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深化
2024年以来,央行推动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如指导银行建立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渤海银行主动降低1年期以上定期存款利率(从2.5%降至2.3%),同时通过线上渠道(如手机银行)增加活期存款吸收,既降低了存款成本,又提升了客户粘性。
渤海银行2025年以来的经营策略调整,是净利差上升的内在驱动:
聚焦中小企业与零售高收益业务
渤海银行将“中小企业贷款”与“零售消费贷”作为核心增长引擎,2025年上半年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增长15.2%(至3200亿元),占企业贷款的比例从2024年同期的28%提升至35%;零售消费贷余额增长18.6%(至1800亿元),占零售贷款的比例从30%提升至38%。这些业务的高收益率(中小企业贷款约5.8%、消费贷约6.5%)显著提升了整体贷款收益率。
客户分层与定价精细化
渤海银行通过大数据分析,对客户进行分层(如优质企业客户、高净值零售客户、普通个人客户),实施差异化定价策略:
渤海银行2025年上半年净利差上升的核心原因可总结为:
总体来看,渤海银行净利差的上升,反映了其资产负债管理能力与经营策略执行力的提升,也为未来盈利能力的持续增长奠定了基础。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