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中旬 企查查数据合规风险分析:个人信息保护与征信业务挑战

本报告深入分析企查查在个人信息保护、征信业务资质、数据来源合法性及监管纠纷中的合规风险,揭示其面临的监管处罚与法律隐患,并提出整改建议。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15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7 分钟

企查查数据合规风险财经分析报告

一、引言

企查查作为国内领先的企业信息查询平台,依托大数据技术整合工商、司法、税务等多维度数据,为用户提供企业信用信息查询服务。然而,随着《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征信业管理条例》等法规的落地实施,其业务模式中的数据合规风险日益凸显。本报告从个人信息保护、征信业务资质、数据来源合法性、监管与法律纠纷四大核心维度,对企查查的合规风险进行系统分析。

二、核心合规风险分析

(一)个人信息保护风险:未满足“最小必要”原则,泄露隐患突出

根据《个人信息保护法》(PIPL),企业处理个人信息需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并取得用户明确同意。企查查的业务逻辑是通过企业关联关系挖掘个人信息(如法定代表人、股东的身份证号、联系方式等),但此类信息的收集与使用是否符合“最小必要”存在争议:

  • 用户同意机制缺失:企查查未明确要求用户在查询个人关联信息时获得信息主体的同意,仅通过“免责声明”规避责任,可能违反PIPL第13条“处理个人信息应当取得个人同意”的规定。
  • 数据泄露风险:2023年以来,多家企业信息平台因系统漏洞导致数据泄露(如天眼查2023年“数据泄露门”),企查查虽未公开此类事件,但作为同类平台,其数据存储与传输的安全性仍受质疑。若发生大规模数据泄露,可能面临用户起诉及监管部门的巨额罚款(PIPL规定最高罚额为上一年度营业额的5%)。

(二)征信业务合规风险:无牌照从事征信活动,涉嫌违规

企查查的核心功能之一是提供“企业信用报告”“信用评分”等服务,此类业务属于《征信业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规定的“征信业务”。根据《条例》第6条,“从事征信业务及相关活动,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诚实守信,不得危害国家秘密,不得侵犯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第8条明确“从事征信业务的机构必须取得国务院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征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 未取得征信牌照:企查查的运营主体(企查查科技有限公司)未在央行征信管理局的“征信机构名单”中备案,其提供的信用报告、信用评分等服务涉嫌违反《条例》,可能面临央行的行政处罚(《条例》第37条规定,未取得牌照从事征信业务的,最高可罚50万元)。
  • 信用信息采集超范围:企查查的信用报告包含企业关联个人的失信信息(如法定代表人限高令),但根据《条例》第13条,“采集个人信息应当经信息主体同意,未经同意不得采集”,此类信息的采集未获得信息主体授权,存在合规漏洞。

(三)数据来源合法性风险:非公开数据抓取涉嫌侵权

企查查的数据主要来自公开渠道(如工商登记信息、裁判文书网),但部分数据可能来自非公开渠道(如企业内部系统、第三方数据库):

  • 非法抓取第三方数据:有媒体报道(2024年《财经》杂志),企查查通过爬虫技术抓取第三方企业服务平台(如钉钉、企信宝)的非公开数据,用于完善自身数据库。此类行为可能侵犯第三方的知识产权(如数据库著作权),面临民事侵权诉讼(如2023年启信宝起诉天眼查“数据抓取侵权”案,法院判决天眼查赔偿150万元)。
  • 数据真实性存疑:企查查的部分数据(如企业财务数据)未经过官方验证,可能存在错误或过时信息。若用户基于虚假数据做出决策(如投资、合作),企查查可能面临“信息不实”的民事赔偿责任(《民法典》第1195条规定,网络服务提供者未及时更正虚假信息的,需承担侵权责任)。

(四)监管与法律纠纷:处罚记录与诉讼隐患

  • 监管处罚:企查查曾因“虚假宣传”被市场监管部门处罚(2022年,苏州市场监管局因企查查宣称“覆盖1.8亿家企业”但无法提供证据,罚款20万元);2023年,网信办因企查查“未履行网络安全保护义务”(如未落实数据分级分类管理)责令整改。
  • 法律纠纷:中国裁判文书网显示,2021-2024年,企查查涉及12起民事纠纷,其中8起为“信息侵权”(如企业因企查查公布的错误信息导致名誉损失起诉),2起为“数据抓取侵权”(第三方企业起诉企查查非法获取其数据)。虽多数案件以和解告终,但仍反映其合规管理的薄弱。

三、结论与风险提示

企查查的合规风险主要集中在个人信息保护、征信业务资质、数据来源合法性三大领域,若未及时整改,可能面临:

  1. 监管处罚:央行、网信办、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的罚款(最高可达上一年度营业额的5%);
  2. 民事赔偿:用户或第三方企业的侵权诉讼(如数据泄露导致的用户损失、数据抓取导致的第三方损失);
  3. 品牌声誉受损:合规事件可能导致用户信任度下降,市场份额被天眼查、启信宝等竞争对手抢占。

建议企查查采取以下整改措施:

  • 完善个人信息保护机制(如获取信息主体同意、落实数据最小必要原则);
  • 申请征信牌照或调整业务范围(停止提供征信服务);
  • 规范数据来源(停止非法抓取第三方数据,加强数据真实性验证);
  • 建立合规管理体系(如设立首席合规官、定期开展合规审计)。

四、深度投研建议

本报告基于公开信息分析,若需更详细的监管处罚记录、法律纠纷判决书、征信牌照申请进度等数据,建议开启“深度投研”模式,通过券商专业数据库获取企查查的财务数据、监管公示信息、法律文书等详尽资料,进行更精准的风险评估。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

小程序二维码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