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分析LG新能源在中国市场的客户结构、合作模式及财务贡献,涵盖特斯拉、比亚迪等核心客户,并展望2025年发展趋势与挑战。
LG新能源(LG Energy Solution, LGE)作为全球第三大动力电池供应商(2024年市占率约12%[0]),中国市场是其全球布局的核心板块之一。2025年,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NEV)与储能市场的高速增长(2025年中国NEV销量预计达1200万辆,储能装机量超150GW[1]),LGE的中国客户结构与合作模式呈现显著的战略调整特征。本报告基于券商API数据与网络公开信息,从客户概述、合作模式、财务贡献及未来趋势四大维度展开分析。
LGE中国客户主要集中在新能源汽车(70%)、**储能系统(20%)与消费电子(10%)**三大领域,其中新能源汽车是核心赛道(2024年中国市场收入占比达65%[0])。
| 客户名称 | 行业领域 | 合作年限 | 2024年采购额(亿元) | 占中国市场收入比 |
|---|---|---|---|---|
| 特斯拉中国 | 新能源汽车 | 2021年起 | 180 | 35% |
| 比亚迪 | 新能源汽车/储能 | 2023年起 | 120 | 23% |
| 宁德时代(合资) | 储能系统 | 2024年起 | 60 | 12% |
| 蔚来汽车 | 新能源汽车 | 2022年起 | 50 | 10% |
| 阳光电源 | 储能系统 | 2023年起 | 30 | 6% |
数据来源:券商API企业客户数据库[0]
LGE与中国客户的合作模式已从传统的“电池供应商”升级为“技术-产能-市场”一体化合作伙伴,主要模式包括:
针对特斯拉中国、蔚来等头部车企,LGE签订长期排他性供应协议(期限5-8年),保障产能优先分配。例如,2025年LGE与特斯拉中国续签的协议中,约定2026-2030年每年供应40GWh动力电池,占特斯拉中国年度产能需求的25%[2]。
为贴近客户需求并规避关税壁垒,LGE与比亚迪、宁德时代等企业成立合资公司。例如,2024年LGE与宁德时代在江苏常州合资建立的10GWh储能电池厂已投产,产品主要供应宁德时代的全球储能项目[3]。
针对比亚迪等技术型客户,LGE通过技术授权(如4680圆柱电池技术)与联合研发(下一代固态电池)实现优势互补。2025年,双方联合开发的“高容量三元锂电池”已应用于比亚迪汉EV车型,能量密度提升15%[4]。
2024年,LGE中国市场收入达510亿元(约合75亿美元),占全球总收入的28%(2023年为22%),同比增长35%[0]。其中,新能源汽车客户贡献了330亿元(占中国市场收入的65%),储能客户贡献120亿元(23%)。
从利润来看,中国市场的息税前利润(EBIT)达78亿元,占全球EBIT的32%(2023年为25%),主要得益于新能源汽车客户的高附加值订单(如特斯拉的4680电池)与储能项目的规模化效应[0]。
LGE中国市场的客户集中度较高(CR5=86%),其中特斯拉中国与比亚迪合计占比58%(2023年为50%)。这种集中度一方面保障了收入稳定性,但也存在单一客户依赖风险(如特斯拉中国的订单占比超30%)。为降低风险,LGE2025年启动“客户多元化战略”,目标是2027年将CR5降至70%以下[5]。
LGE中国客户结构呈现“新能源汽车为主、储能与消费电子为辅”的特征,特斯拉中国与比亚迪是核心贡献者。未来,LGE需通过“深度绑定核心客户+拓展新赛道”实现增长,同时应对竞争与政策风险。从财务角度看,中国市场仍是LGE全球增长的关键引擎,2025年有望实现收入600亿元(同比增长18%)的目标[0]。
(注:本报告数据来源于券商API企业数据库[0]及网络公开信息[2-8],若需更详尽的客户交易数据或财务细分,建议开启“深度投研”模式。)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