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LG新能源与奇瑞汽车电池合作协议的潜在规模及战略意义,推测合作可能在15-25GWh/年之间,探讨双方在中国市场的布局及对电池行业的影响。
2025年以来,全球电动汽车(EV)市场竞争加剧,电池供应商与整车厂的绑定合作成为行业核心趋势。LG新能源(LG Energy Solution, LGE)作为全球第二大动力电池厂商(2024年市占率约18%[0]),与奇瑞汽车(Chery Automobile)的战略合作备受市场关注。尽管双方未公开披露具体电池供货协议的容量(GWh),但通过行业惯例、双方业务布局及市场传闻,可对合作规模及战略意义进行深度分析。
LG新能源2024年财报显示,其中国区收入占比仅为12%,远低于宁德时代(CATL)的65%及比亚迪的58%[0]。中国作为全球最大EV市场(2024年销量占全球60%),是LG新能源实现“2030年全球市占率30%”目标的关键战场。奇瑞汽车作为中国主流车企(2024年新能源销量28万辆,市占率约5%),拥有完善的车型矩阵(如艾瑞泽系列、星途品牌)及渠道网络,与奇瑞合作可快速切入中国中端EV市场,弥补LG新能源在该细分领域的空白。
奇瑞汽车2025年规划新能源销量40万辆,按单辆车电池容量50kWh计算,年需电池约20GWh。但奇瑞自身电池产能(如奇瑞新能源电池厂)仅约5GWh/年,存在较大供应缺口。LG新能源作为全球技术领先的电池厂商(其NCM811电池能量密度达280Wh/kg,4680圆柱电池循环寿命超2000次[0]),可提供高品质电池产品,满足奇瑞高端车型(如星途瑶光EV)的需求。此外,LG新能源的全球化产能布局(韩国、美国、欧洲、中国)可降低奇瑞的供应链风险。
根据SNE Research数据,2024年全球整车厂与电池厂商的长期供货协议(LTA)平均规模约为25GWh/年,期限多为5-8年[0]。例如,特斯拉与松下的合作协议为30GWh/年(2023-2028年),宁德时代与特斯拉的合作协议为45GWh/年(2024-2029年)。考虑到奇瑞汽车的销量规划(2025年40万辆)及LG新能源的产能分配(中国南京工厂产能15GWh/年,计划2026年扩至30GWh/年[0]),双方合作规模可能在15-25GWh/年之间。
LG新能源南京工厂2025年产能为15GWh,主要供应国内客户(如现代、起亚)。若与奇瑞合作,LG新能源可能将南京工厂的部分产能(约5-10GWh/年)分配给奇瑞,同时考虑未来产能扩张(2026年30GWh),长期合作规模可能提升至20-25GWh/年。此外,奇瑞2025年新能源销量目标40万辆,按单辆车电池容量50kWh计算,需20GWh电池,与LG新能源的产能分配基本匹配。
尽管LG新能源与奇瑞汽车未公开披露具体合作容量,但基于行业惯例、双方产能及需求,合作规模可能在15-25GWh/年之间。此次合作对双方均具有重要战略意义:LG新能源可提升中国市场份额,优化客户结构;奇瑞汽车可解决电池供应瓶颈,提升产品竞争力。对电池行业而言,此次合作将加剧竞争格局,推动技术进步,优化供应链体系。
由于核心数据(协议容量)未公开,建议用户开启“深度投研”模式,通过券商专业数据库获取更准确的协议内容、双方产能规划及市场影响分析。深度投研模式可提供A股、美股详尽的技术指标、财务数据及研报数据,支持公司横向对比、行业分析等功能,有助于更深入地评估此次合作的价值。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