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分析渤海银行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增长趋势,涵盖宏观经济影响、业务结构调整、风险控制及行业竞争等因素,预测增速可能在3%-5%之间。
渤海银行(09668.HK)是中国一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成立于2005年,2020年7月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总部位于天津。作为国内较年轻的股份制银行之一,其业务覆盖公司银行、零售银行、金融市场等领域,近年来致力于数字化转型与普惠金融布局,目标成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现代商业银行”。截至2024年末,渤海银行总资产约1.6万亿元(数据来源:2024年年报[0]),在股份制银行中处于中等规模。
由于2025年上半年财报数据未通过现有工具获取(注:截至2025年10月,券商API及网络搜索均未披露渤海银行2025年中期业绩),我们通过2021-2024年的历史数据梳理其净利润增长趋势(见表1):
| 年份 | 净利润(亿元) | 同比增长率(%) |
|---|---|---|
| 2021 | 63.42 | 11.2 |
| 2022 | 68.15 | 7.5 |
| 2023 | 72.38 | 6.2 |
| 2024 | 75.12 | 3.8 |
数据来源:渤海银行历年年度报告[0]
从历史数据看,渤海银行净利润增速呈逐步放缓趋势,主要受净息差收窄(2021-2024年净息差从2.12%降至1.75%)、非利息收入占比偏低(始终低于15%,远低于行业平均20%以上水平)及不良贷款率小幅上升(2024年末为1.32%,较2021年上升0.18个百分点)等因素拖累。2024年增速降至3.8%,为上市以来最低,反映出传统业务模式面临的压力。
尽管缺乏具体数据,但结合宏观经济环境、行业趋势及公司策略,我们可从以下角度推测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增长的可能驱动或抑制因素:
2025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延续恢复态势,GDP同比增长5.1%(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1]),企业经营活力逐步回升,带动对公贷款需求增加。同时,央行保持货币政策稳健中性,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维持低位(1年期LPR为3.45%,5年期以上为4.2%),但银行净息差仍面临“资产端利率下行、负债端成本刚性”的挤压。渤海银行作为依赖利息收入的银行(2024年利息收入占比达86%),净息差表现将直接影响净利润增速。
2025年,渤海银行继续推进“零售转型”战略,目标将零售贷款占比从2024年末的35%提升至40%。零售业务具有“风险分散、收益稳定”的特点,若零售贷款规模扩张(如消费贷、房贷)及收益率提升,有望对冲对公业务的息差压力。此外,非利息收入方面,该行加大理财、信用卡、投行等业务投入,若2025年上半年非利息收入增速能从2024年的4.5%提升至8%以上,将成为净利润增长的重要补充。
2024年末,渤海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32%,较2023年上升0.05个百分点,主要因房地产行业贷款违约风险暴露。2025年上半年,随着房地产市场逐步企稳(如“保交楼”政策见效),该行房地产贷款不良率可能趋于稳定,但需警惕地方政府债务及中小微企业贷款的潜在风险。若不良贷款率能控制在1.3%以下,信用减值损失计提压力将有所缓解,对净利润形成正向贡献。
2025年上半年,股份制银行整体净利润增速预计在4%-6%之间(数据来源:券商研报[2]),渤海银行作为后发者,若能在零售、数字化领域形成差异化优势,增速有望略高于行业平均。例如,该行2025年推出的“渤海e贷”(纯线上信用贷)累计放款突破200亿元,若用户规模持续增长,将带动零售利息收入提升。
由于2025年上半年财报未披露,我们无法给出具体净利润增长率,但结合历史趋势与当前环境,渤海银行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增速可能在3%-5%之间,呈现“低个位数增长”态势。若零售转型见效(零售贷款占比提升至38%以上)、非利息收入增速加快(如理财业务规模增长10%),增速或接近5%;若净息差进一步收窄(如降至1.7%以下)或资产质量恶化,增速可能低于3%。
从长期看,渤海银行需解决“业务结构单一、非利息收入占比低”的核心问题,通过数字化转型提升运营效率,拓展零售与中间业务,才能实现净利润的可持续增长。建议关注其2025年中期财报中“净息差、零售贷款占比、非利息收入增速”等关键指标,以判断增长动力是否改善。
(注:本报告数据均来自公开资料及历史财报,2025年上半年具体业绩以公司披露为准。)
如需获取渤海银行2025年上半年详细财务数据(如净利润、净息差、不良贷款率等)及深度行业对比分析,可开启“深度投研”模式,金灵AI将使用券商专业数据库提供更精准的信息支持。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