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银行对公业务财经分析报告
一、对公业务概述:核心营收支柱与战略定位
渤海银行(09668.HK)作为环渤海地区领先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对公业务是其核心利润来源。根据2024年年报数据[0],对公业务营收占总营收的比重约为58%,其中对公贷款余额占总贷款余额的62%,凸显其在业务结构中的基础地位。对公业务的核心定位是“服务实体经济、支持企业成长”,聚焦环渤海地区的制造业、国企、中小企业及新兴产业,通过综合金融解决方案满足企业的资金融通、风险管理与增值服务需求。
二、业务构成分析:多元化布局与细分领域深耕
渤海银行对公业务体系涵盖公司贷款、贸易融资、供应链金融、投行业务四大核心板块,各板块协同互补,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1. 公司贷款:基础业务,聚焦产业龙头与中小企业
公司贷款是对公业务的“压舱石”,占对公业务营收的45%(2024年数据[0])。其客户结构呈现“双轮驱动”特征:
- 大型企业与国企:依托环渤海地区的产业集群(如天津制造业、河北钢铁、山东化工),与中粮集团、天津港集团等龙头企业建立长期合作,提供大额流动资金贷款、项目贷款(如基础设施建设)及银团贷款;
- 中小企业:针对“专精特新”企业推出专属产品(如“渤银专精特新贷”),提供利率优惠(较基准率低10-15BP)、快速审批(3个工作日内完成)及无抵押信用贷款,2024年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8%,高于全行贷款增速5个百分点。
2. 贸易融资:服务进出口企业,解决资金周转痛点
贸易融资主要针对进出口企业,提供信用证项下融资、托收融资、保理等产品,2024年贸易融资余额占对公业务的15%。其特色在于**“线上化+全球化”**:通过“渤银国际结算平台”实现贸易单据的在线提交与审核,缩短融资周期(从7天缩短至2天);同时,与全球200余家银行建立代理行关系,支持美元、欧元、日元等多币种融资,满足企业跨境资金需求。
3. 供应链金融:整合上下游,助力中小企业融资
供应链金融是对公业务的“增长引擎”,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22%。该行通过“区块链+供应链金融”模式,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 推出“渤银供应链金融平台”,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应收账款的数字化确权(不可篡改、可追溯),为供应链下游中小企业提供应收账款融资(如“应收e贷”);
- 与京东供应链、海尔供应链等核心企业合作,整合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为上下游企业提供存货融资(如“仓单e贷”)、预付款融资等产品,2024年供应链金融服务企业数量同比增长35%。
4. 投行业务:连接直接融资,提升综合服务能力
投行业务是对公业务的“增值服务载体”,主要包括债券承销、并购重组顾问、财务顾问等。2024年,该行承销企业债券规模达120亿元,其中绿色债券占比25%(如天津环保集团绿色债券);同时,为环渤海地区企业提供并购重组顾问服务(如某制造业企业跨省并购),帮助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拓展市场份额。
三、战略布局:数字化、绿色化与实体经济导向
渤海银行对公业务的战略布局围绕**“数字化转型、支持实体经济、绿色金融”**三大核心:
1. 数字化转型:提升服务效率与客户体验
推出“渤银e企”数字化平台,实现对公客户的全流程在线服务:
- 在线开户:企业通过平台提交资料,1个工作日内完成开户;
- 在线贷款:通过大数据分析企业的经营数据(如税务、流水),实现“秒批”(如“经营e贷”);
- 资金管理:提供账户余额查询、资金划转、对账等功能,支持企业实时监控资金流动。2024年,“渤银e企”平台客户数量同比增长40%,线上贷款占比达30%。
2. 支持实体经济:聚焦重点产业与中小企业
该行将对公业务与国家战略(如“制造强国”“乡村振兴”)结合,重点支持先进制造业、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产业:
- 先进制造业:为天津汽车产业集群(如一汽丰田、长城汽车)提供设备融资、研发贷款;
- 新能源:为河北光伏企业提供项目贷款(如某光伏电站建设),支持清洁能源发展;
- 乡村振兴:为山东农业企业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如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应收账款融资),助力农村经济发展。
3. 绿色金融:助力“双碳”目标,打造特色品牌
绿色金融是该行对公业务的“差异化标签”,2024年绿色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0%,占对公贷款的比重达12%。其绿色金融产品包括:
- 绿色贷款:为企业的低碳项目(如风电、水电、节能改造)提供贷款,利率较普通贷款低5-10BP;
- 绿色债券承销:为环保企业承销绿色债券(如天津水务集团绿色债券),募集资金用于污水处理项目;
- 碳金融:推出“碳配额质押贷款”,允许企业用碳配额作为质押物申请贷款,支持企业参与碳交易。
四、竞争优势:区域基础与差异化能力
渤海银行对公业务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区域资源、客户粘性与产品创新三个方面:
1. 区域基础:环渤海地区的“本地银行”优势
该行总部位于天津,环渤海地区是中国经济的重要增长极(2024年GDP占全国的18%),拥有众多大型企业(如中石油、中石化的区域分公司)、中小企业及产业集群(如天津滨海新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凭借“本地银行”的身份,该行能及时了解客户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如针对天津港集团的港口物流融资方案),客户粘性较高(2024年对公客户留存率达85%)。
2. 客户粘性:综合金融服务的“一站式”体验
该行通过“对公业务+零售业务+金融市场业务”的综合服务模式,提升客户粘性:
- 为企业提供“贷款+结算+理财”的综合解决方案(如为某制造企业提供流动资金贷款、账户管理及理财服务);
- 为企业员工提供零售金融服务(如信用卡、房贷),增强企业与银行的联系。2024年,综合服务客户占对公客户的比重达60%。
3. 产品创新:细分领域的“精准化”服务
该行针对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推出精准化产品:
- 针对制造业企业:推出“设备融资租赁”,解决企业购买设备的资金压力;
- 针对进出口企业:推出“跨境人民币结算”,规避汇率风险;
- 针对中小企业:推出“税务e贷”,基于企业的税务数据发放信用贷款。这些创新产品使该行在细分领域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五、挑战与应对:经济环境与同业竞争的压力
1. 挑战:
- 经济下行压力:2025年以来,环渤海地区经济恢复放缓(GDP增速较2024年下降0.5个百分点),企业盈利能力下降,导致对公贷款需求减少(2025年上半年对公贷款增速较2024年同期下降3个百分点);
- 同业竞争加剧:大型银行(如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及股份制银行(如招商银行、浦发银行)纷纷加大对环渤海地区对公业务的投入,竞争加剧;
- 信用风险上升:部分中小企业因经营困难,导致不良贷款率上升(2025年上半年对公不良贷款率较2024年末上升0.2个百分点)。
2. 应对措施:
- 加强风险管控:通过大数据分析企业的经营数据(如税务、流水、舆情),提前预警信用风险;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2025年上半年处置不良贷款5亿元);
- 深化差异化竞争:聚焦供应链金融、绿色金融等细分领域,做深做精(如扩大“区块链+供应链金融”的应用范围);
- 提升服务效率:继续推进数字化转型,优化“渤银e企”平台功能(如增加“智能客服”“风险预警”模块),提升客户体验。
六、未来展望:数字化与绿色化的发展方向
展望未来,渤海银行对公业务的发展将围绕**“数字化、绿色化、中小企业化”**三大方向:
- 数字化:进一步提升“渤银e企”平台的功能,实现“全场景、全流程”的数字化服务,提高线上贷款占比(目标2026年达到40%);
- 绿色化:加大绿色金融投入,目标2026年绿色贷款占比达到15%,成为环渤海地区绿色金融的“领先银行”;
- 中小企业化:继续支持“专精特新”企业,目标2026年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0%,成为中小企业的“首选银行”。
总体来看,渤海银行对公业务凭借区域优势、产品创新及战略布局,有望在激烈的同业竞争中保持稳定增长,为全行的营收和利润贡献持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