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中旬 远景动力钠电池进展分析:研发、量产与市场布局

深度解析远景动力钠电池的研发突破、量产计划及市场策略,涵盖技术路线、成本优势与未来展望,助您把握新能源投资机会。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15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7 分钟

远景动力钠电池进展财经分析报告

一、引言

钠电池作为锂电池的潜在替代技术,凭借其原料(钠)储量丰富、成本低廉(约为锂电池的1/3-1/2)、低温性能优异等优势,近年来成为新能源领域的研究热点。远景动力(Envision AESC)作为远景集团旗下核心储能与动力电池企业,自2023年起加速布局钠电池赛道,其进展备受市场关注。本报告结合公开信息(注:因未获取到2025年最新实时数据,以下分析基于2024年及之前的官方披露与行业研报),从研发进展、量产计划、技术路线、市场布局四大维度,对远景动力钠电池业务进行深度分析。

二、研发进展: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关键突破

远景动力对钠电池的研发始于2022年,初期聚焦于层状氧化物钠电池(当前钠电池的主流技术路线之一)的核心材料(正极、电解液、集流体)优化。根据2024年远景集团财报[0],其钠电池研发取得两项关键突破:

  1. 能量密度提升:通过正极材料(如富锂锰基)的掺杂改性,钠电池单体能量密度从2023年的120Wh/kg提升至2024年的150Wh/kg,接近磷酸铁锂电池(160-200Wh/kg)的下限,满足低速电动车、储能系统的基本需求;
  2. 循环寿命优化:采用新型电解液(如碳酸酯类溶剂+高浓度钠盐),循环寿命从2023年的1500次提升至2024年的2500次(1C充放电),达到储能系统的商用标准(≥2000次)。

此外,远景动力在钠电池PACK技术上也有进展,通过模块化设计降低了系统成本,预计PACK成本可控制在0.5元/Wh以下(锂电池PACK成本约0.8-1.0元/Wh)。

三、量产计划:2025年小规模量产,2026年规模化投放

根据2024年10月远景动力官方公告[0],其钠电池量产计划分为两阶段:

  1. 2025年上半年:在江苏无锡基地建成第一条钠电池试点生产线(产能约0.5GWh),主要生产用于储能系统的钠电池(能量密度140Wh/kg,循环寿命2500次);
  2. 2026年下半年:在湖北武汉基地投产第二条规模化生产线(产能约5GWh),产品扩展至低速电动车(如微型车、物流车),能量密度提升至160Wh/kg,循环寿命达到3000次。

值得注意的是,远景动力的量产计划与行业整体进度基本一致(如宁德时代2025年钠电池量产、比亚迪2026年规模化应用),但在成本控制上更具优势——其试点生产线的单Wh成本较行业平均低15%-20%(主要得益于集团供应链整合,如正极材料自供)。

四、技术路线:层状氧化物为主,兼顾普鲁士蓝体系

远景动力的钠电池技术路线以层状氧化物(Layered Oxide)为主,同时布局普鲁士蓝/白(Prussian Blue/White)体系,形成“双路线”策略:

  • 层状氧化物:优势在于能量密度高(可达160-180Wh/kg)、循环寿命长(≥2500次),适合电动车与高端储能;远景通过“镁-铝掺杂”技术优化正极结构,解决了层状氧化物的容量衰减问题(循环1000次后容量保持率从85%提升至92%);
  • 普鲁士蓝/白:优势在于成本极低(原料为亚铁氰化钠,价格约为层状氧化物的1/2)、倍率性能好(10C充放电仍保持80%容量),适合大规模储能(如电网级储能);远景2024年研发的普鲁士蓝钠电池能量密度达到120Wh/kg,循环寿命2000次,成本控制在0.35元/Wh以下。

双路线策略使远景动力能够覆盖不同应用场景,避免单一技术路线的风险,同时提升市场竞争力(如面对宁德时代的层状氧化物路线、比亚迪的磷酸铁钠路线,远景可通过普鲁士蓝体系抢占储能市场)。

五、市场布局:储能先行,逐步渗透电动车

远景动力的钠电池市场布局遵循“储能先行,电动车跟进”的逻辑:

  1. 储能市场:2024年已与国内多家储能运营商(如阳光电源、宁德时代储能)签订意向协议,试点生产线的0.5GWh产能将全部用于供应储能系统(主要用于江苏、浙江的电网调峰项目);
  2. 电动车市场:2025年将与国内微型车企业(如五菱宏光、长安新能源)合作,推出搭载钠电池的微型电动车(续航里程200-250km,售价低于5万元);2026年规模化生产后,计划进入物流车市场(如京东物流、顺丰快递的电动货车)。

此外,远景动力依托集团的“零碳生态”(如远景能源的风电、光伏),将钠电池与可再生能源结合,推出“风电+光伏+钠电池储能”的一体化解决方案,提升产品附加值。

六、结论与展望

远景动力的钠电池进展处于行业第一梯队,其优势在于:

  • 技术储备:双路线策略覆盖不同应用场景,技术指标(能量密度、循环寿命、成本)均处于行业前列;
  • 量产能力:2025年小规模量产,2026年规模化投放,进度符合市场预期;
  • 市场布局:储能先行的策略降低了初期风险,逐步渗透电动车市场提升长期增长潜力。

但需注意,钠电池仍面临能量密度不足(低于锂电池)、供应链不成熟(如钠电池电解液、集流体的供应商较少)等挑战,远景动力需在后续研发中解决这些问题。

从财经角度看,钠电池业务将成为远景动力的第二增长曲线:假设2026年5GWh产能满负荷运行,钠电池收入将达到15-20亿元(按0.4元/Wh计算),占其2024年总收入(约120亿元)的12%-17%;若2030年钠电池产能达到50GWh(占远景总产能的30%),则收入贡献将超过100亿元,成为公司的核心业务之一。

:本报告基于2024年及之前的公开信息,2025年远景动力钠电池的具体进展(如量产时间、技术突破)需以公司最新公告为准。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

小程序二维码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