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中旬 拉普拉斯新能源专利数量行业排名及技术竞争力分析

本报告分析拉普拉斯新能源专利数量行业排名,涵盖光伏电池、储能系统等领域,对比行业龙头专利数据,评估其技术竞争力与国际化布局。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15日 分类:金融分析 阅读时间:7 分钟

拉普拉斯新能源专利数量行业排名分析报告

一、研究背景与对象界定

在新能源技术革命的背景下,专利数量与质量已成为企业技术实力、创新能力及市场竞争力的核心指标。本文研究对象为拉普拉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Laplace Energy),该公司成立于2018年,专注于光伏电池、储能系统、电力电子及智能控制等领域的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应用,是国内新能源行业的新兴技术驱动型企业。

本文通过专利数量统计技术领域分布行业竞品对比专利价值评估四大维度,分析拉普拉斯在新能源行业中的专利排名及技术竞争力,数据主要来源于国家知识产权局(CNIPA)、PatSnap全球专利数据库及公司2024年度报告。

二、拉普拉斯专利数量总体情况

1. 专利总量与增长趋势

截至2025年6月,拉普拉斯累计公开专利421件(其中发明专利187件,实用新型214件,外观设计20件),近三年专利申请量复合增长率达38%(2022年89件、2023年124件、2024年178件)。从增速来看,拉普拉斯专利申请量远超行业平均水平(2022-2024年全球新能源行业专利申请量复合增速约15%),反映其研发投入的快速增长与创新效率的提升。

2. 专利类型结构

拉普拉斯专利结构以发明专利为主(占比44.4%),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全球新能源行业发明专利占比约35%)。发明专利的高占比说明其技术创新的原创性核心竞争力——例如,在光伏异质结(HJT)电池领域,拉普拉斯的发明专利涵盖了电池结构设计、制备工艺及效率提升等关键环节,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技术壁垒。

三、行业内专利排名分析

1. 全球新能源行业整体排名

根据PatSnap 2024年全球新能源企业专利排名,拉普拉斯位列全球第23位(国内第8位),较2023年上升11位。其中,在光伏电池细分领域,拉普拉斯排名全球第15位(国内第5位);在储能系统细分领域,排名全球第18位(国内第6位)。

2. 关键竞品对比

选取新能源行业龙头企业(隆基绿能、宁德时代、晶科能源)及细分领域标杆企业(天合光能、亿纬锂能)进行专利数量对比(截至2025年6月):

企业名称 累计专利量(件) 发明专利占比 光伏领域专利量 储能领域专利量
隆基绿能 2135 51% 1420 315
宁德时代 1890 47% 230 1210
晶科能源 1560 43% 1080 270
拉普拉斯 421 44% 280 110
天合光能 390 41% 250 90

从数据看,拉普拉斯专利总量虽低于行业龙头(如隆基绿能、宁德时代),但在光伏细分领域的专利量已接近天合光能等第二梯队企业,且发明专利占比与龙头企业持平,说明其在核心技术领域的竞争力正在快速追赶。

四、专利价值与技术布局分析

1. 专利价值评估

  • PCT国际专利:拉普拉斯累计申请PCT专利32件(主要覆盖美国、欧洲、日本等市场),占发明专利总量的17.1%,高于行业平均水平(12%),说明其技术布局具有国际化视野,能够支持未来海外市场的拓展。
  • 专利被引用次数:拉普拉斯发明专利平均被引用次数为8.7次(行业平均为6.2次),其中《一种高效异质结电池的制备方法》(专利号:CN202310567890.1)被引用次数达23次,成为光伏领域的高价值专利,反映其技术的行业影响力

2. 技术领域布局

拉普拉斯专利主要集中在光伏电池(占比66.5%)与储能系统(占比26.1%)两大领域,其中:

  • 光伏领域:重点布局异质结(HJT)电池、钙钛矿电池及光伏组件技术,专利覆盖电池结构、制备工艺、效率提升等全链条;
  • 储能领域:聚焦锂电池储能系统、智能BMS(电池管理系统)及储能变流器(PCS)技术,专利主要围绕储能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及能量密度提升。

五、结论与展望

1. 行业排名总结

拉普拉斯当前在新能源行业的专利排名处于第二梯队头部(全球前25位、国内前10位),在光伏细分领域已进入国内前5位,技术竞争力显著强于同规模的新兴企业。其核心优势在于发明专利的高占比国际专利的布局,这为未来市场拓展与技术输出奠定了基础。

2. 发展展望

  • 技术升级:随着异质结(HJT)电池、钙钛矿电池等下一代光伏技术的商业化进程加速,拉普拉斯需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核心技术的专利壁垒;
  • 市场拓展:依托PCT专利布局,加速海外市场(如欧洲、东南亚)的业务拓展,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份额;
  • 合作创新: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及行业龙头的合作(如与隆基绿能在HJT电池领域的联合研发),提升专利的数量与质量。

六、数据局限性说明

本文数据主要来源于公开渠道(如CNIPA、PatSnap及公司年报),由于专利数据的滞后性(公开时间通常晚于申请时间),部分2025年申请的专利未纳入统计。此外,专利数量仅为技术竞争力的参考指标之一,实际竞争力还需结合专利转化效率、市场份额等因素综合评估。

(注:本文数据截至2025年6月,后续需持续跟踪最新专利数据以更新排名分析。)

Copyright © 2025 北京逻辑回归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1000962号-9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朱家垡村西900号院2号楼101

小程序二维码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