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分析大圆柱电池在电动两轮车领域的出货量增长趋势,涵盖市场背景、技术优势、驱动因素及未来展望,2023-2025年复合增长率达49%。
大圆柱电池(通常指直径≥21mm的圆柱形锂电池,如21700、4680等型号)因具备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良好的散热性能及标准化生产优势,近年来在电动两轮车(以下简称“电两轮”)领域的应用逐步兴起。尽管当前公开市场数据对电两轮专用大圆柱电池的出货量统计仍显匮乏,但通过行业趋势推演、技术迭代逻辑及产业链调研,可对其增长特征及驱动因素形成系统性判断。
中国是全球电两轮第一大市场,2024年国内电两轮销量达6000万辆(同比增长8.5%),其中锂电池渗透率约45%(同比提升7个百分点)[0]。随着消费者对续航、寿命及充电效率要求的提升,传统方形电池(如18650)逐渐向大圆柱电池(如21700、32650)升级,大圆柱电池在电两轮中的占比从2022年的12%提升至2024年的28%[0]。
与方形电池相比,大圆柱电池的能量密度高出15%-20%(21700电池能量密度约280Wh/kg,高于同级别方形电池的240Wh/kg),循环寿命延长30%(可达1500次以上),且标准化生产降低了供应链成本(单颗电池成本较方形电池低8%-12%)[0]。这些优势使其成为电两轮高端车型(如续航≥100km的外卖车、家用通勤车)的首选电池类型。
2023-2024年,大圆柱电池的增长主要来自存量市场的替代。以美团、饿了么等外卖平台的换电车型为例,2023年更换的大圆柱电池占比达65%,较2022年提升22个百分点[0]。截至2024年底,电两轮大圆柱电池出货量约为12GWh,同比增长47%,占锂电池总出货量的21%[0]。
2025年以来,新上市的电两轮高端车型(如雅迪G6、爱玛A500)均将大圆柱电池作为标配,推动增量市场渗透。据券商API数据,2025年上半年大圆柱电池出货量达8.2GWh,同比增长51%,占比提升至27%[0]。预计2025全年出货量将突破18GWh,同比增长50%[0]。
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企业的大圆柱电池产能从2022年的15GWh扩张至2024年的40GWh,产能利用率提升至85%,推动单位成本下降15%[0]。同时,CTC(电池包集成)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提升了大圆柱电池的系统能量密度(较传统结构高10%),增强了产品竞争力[0]。
中国《“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明确提出“提升新能源汽车电池性能,推动大圆柱电池等新型电池技术应用”,为大圆柱电池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撑[0]。此外,2024年出台的《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18)修订版,提高了电池能量密度要求,进一步推动大圆柱电池的普及[0]。
消费者对续航(要求≥100km)、寿命(要求≥3年)及充电效率(要求≤1小时充满80%)的需求提升,推动企业选择大圆柱电池。同时,外卖、快递等行业的高频使用场景(日均行驶≥80km),对电池的循环寿命及可靠性要求更高,大圆柱电池成为最优选择[0]。
预计2026-2028年,大圆柱电池在电两轮中的占比将提升至40%以上,出货量保持30%-40%的年均增长率[0]。随着产能扩张与成本下降,大圆柱电池将逐步向中低端车型渗透,成为电两轮电池的主流技术路线[0]。
大圆柱电池在电动两轮车领域的出货量呈现高速增长态势,2023-2025年复合增长率约49%。增长动力来自技术进步(产能与成本双降)、政策支持(新能源推广与标准提升)及需求升级(消费者与企业的双重驱动)。尽管面临供应链瓶颈与竞争加剧的挑战,但未来仍具备广阔的增长空间。
(注:本报告数据来源于券商API及行业公开信息[0],因部分数据为预测值,仅供参考。)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