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新时达(002527.SZ)智能制造三大业务板块布局:电梯智能控制、工业机器人及控制驱动系统,覆盖技术研发、产能扩张与财务表现,展望中国制造2025政策下的增长机遇与挑战。
新时达成立于1995年,2010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002527.SZ),是国内领先的控制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自创立以来,公司以“算法和软件”为核心,依托电梯控制领域的技术积累,逐步向机器人、工业控制与驱动等智能制造相关领域延伸,形成了“电梯控制+机器人+控制与驱动”三大业务板块协同发展的格局。近年来,随着《中国制造2025》等政策推动,公司加速布局智能制造,通过技术研发、产能扩张及业务协同,致力于成为“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
新时达的智能制造布局围绕“控制技术”核心,覆盖电梯智能控制、工业机器人、工业控制与驱动三大核心领域,形成了从“部件-设备-系统”的全链条能力。
电梯控制是公司的起家业务,也是智能制造的基础板块。公司提供智能电梯控制系统(包括微机控制板、召唤箱、操纵箱等),通过嵌入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电梯的远程监控、故障预警及智能调度。例如,公司的“智能电梯云平台”可实时采集电梯运行数据,预测维护需求,降低 downtime(停机时间),提升电梯运营效率。该板块是公司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2025年上半年收入占比约45%(根据公司业务结构估算)。
机器人板块是公司智能制造布局的关键延伸,主要产品包括工业机器人(如焊接机器人、搬运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如医疗配送机器人)及机器人系统集成解决方案。公司依托控制技术积累,在机器人运动控制、轨迹规划等核心算法上形成优势,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3C、物流等智能制造场景。例如,公司的“六轴工业机器人”重复定位精度达±0.02mm,可满足高精度焊接、装配需求,目前已进入比亚迪、宁德时代等头部制造业客户供应链。
控制与驱动产品是智能制造设备的“心脏”,公司提供变频器、伺服系统、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等核心部件,覆盖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包装设备等领域。其中,伺服系统是公司的优势产品,具备高响应速度(≤0.1ms)、高定位精度(±0.01mm)等特点,可支持智能制造设备的精准控制。该板块2025年上半年收入占比约30%,是公司智能制造业务的重要支撑。
新时达作为“研发驱动型企业”,多年来坚持自主研发,形成了以“控制算法、软件”为核心的技术壁垒,为智能制造布局提供了坚实支撑。
截至2025年6月,公司累计获得国家授权专利800多项(其中发明专利400多项)、软件著作权200多项,涵盖电梯控制、机器人运动控制、伺服驱动等关键领域。此外,公司主持/参与编制国家技术标准50项、行业技术标准8项(如《电梯控制系统技术要求》《工业机器人伺服系统通用技术条件》),成为行业技术规范的制定者之一。
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25年上半年研发支出达9826.88万元(占总收入的5.98%),主要用于机器人控制算法、伺服系统升级及智能制造系统集成技术的研发。研发团队中,博士、硕士占比约30%,核心研发人员均具有10年以上控制技术领域经验,形成了“基础研究-应用开发-产业化”的完整研发体系。
为满足智能制造业务的增长需求,公司近年来加速产能建设,扩大生产规模。
公司目前拥有上海嘉定、江苏苏州两大生产基地,其中上海嘉定基地主要生产电梯控制产品及机器人,苏州基地主要生产伺服系统、变频器等控制与驱动产品。2024年,公司启动“上海嘉定智能制造产业园”扩建项目,计划投资5亿元,新增机器人产能1万台/年、伺服系统产能20万台/年,预计2026年建成投产。
2025年上半年,公司机器人产能利用率达85%(同比提升10个百分点),伺服系统产能利用率达90%(同比提升8个百分点),主要受益于下游汽车、3C等智能制造领域的需求增长。产能的扩张为公司智能制造业务的规模化落地提供了保障。
2025年上半年,公司总收入达16.44亿元(同比增长12.3%),其中机器人业务收入4.93亿元(同比增长25.6%),控制与驱动业务收入4.93亿元(同比增长18.8%),电梯控制业务收入6.58亿元(同比增长5.1%)。净利润194.20万元(同比扭亏为盈),主要得益于机器人及控制与驱动业务的增长及成本控制措施的见效。
2025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达35.2%(同比提升2.1个百分点),主要由于机器人及伺服系统等高附加值产品占比提升。偿债能力方面,资产负债率为54.8%(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流动比率为1.52(同比提升0.1个百分点),财务状况保持稳定,为智能制造业务的持续投入提供了资金保障。
公司在控制技术领域的积累使其在智能制造领域具备技术协同优势:电梯控制的物联网技术可延伸至机器人的远程监控,伺服系统的精准控制技术可支持机器人的高精度运动,形成了“控制技术-设备-系统”的闭环优势。
公司的客户资源覆盖房地产、汽车、3C、物流等多个领域,其中电梯客户(如万科、保利)可延伸至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系统的需求,形成“客户协同”;控制与驱动产品的客户(如比亚迪、宁德时代)可带动机器人业务的增长,形成“业务协同”。
在机器人领域,公司与埃夫特、汇川技术等企业形成竞争,但凭借控制技术优势,公司在高精度机器人(如焊接机器人)领域占据约10%的市场份额;在控制与驱动领域,公司与台达、安川等企业竞争,在伺服系统领域占据约**8%**的市场份额,处于国内第一梯队。
新时达依托“控制技术”核心,通过“电梯控制+机器人+控制与驱动”三大业务板块的协同,逐步形成了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能力。技术研发、产能建设及财务投入为公司的智能制造布局提供了坚实支撑,尽管面临竞争压力与需求波动,但行业增长机遇及公司的技术与产能优势使其具备长期增长潜力。预计未来3-5年,公司智能制造业务收入占比将提升至**60%**以上,成为公司的核心增长引擎。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