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分析比亚迪混动车型(DM-i/DM-p)销售占比的历史演变、核心影响因素及未来趋势,涵盖技术驱动、产品矩阵与市场竞争,助您把握新能源汽车行业动态。
比亚迪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其产品矩阵涵盖纯电动(BEV)与插电混动(PHEV,比亚迪称“DM系列”)两大核心赛道。其中,混动车型(DM-i/DM-p)凭借“无里程焦虑、低油耗、强动力”的综合优势,成为比亚迪抢占市场份额的关键抓手。本文将从历史趋势、产品矩阵、技术驱动、市场竞争等维度,深入分析比亚迪混动车型的销售占比特征及未来展望。
比亚迪混动车型的销售占比呈现**“稳步提升—高位稳定”**的特征,核心驱动因素为技术迭代(如DM-i超级混动的推出)与市场需求的爆发。
2020年,比亚迪推出DM-i超级混动系统(以“电为主、油为辅”的串并联架构),解决了传统混动车型“油耗高、动力弱”的痛点。2021年,搭载DM-i系统的秦PLUS DM-i、宋Pro DM-i等车型上市,凭借“3.8L/100km超低油耗、120km纯电续航”的优势,迅速引爆市场。2021年,比亚迪混动车型销量达30万辆,占新能源总销量的45%(2020年为30%);2022年,混动销量进一步攀升至60万辆,占比提升至55%,成为比亚迪新能源销量的“半壁江山”。
2023年,比亚迪新能源总销量突破300万辆(全球第一),其中混动车型销量达100万辆,占比60%,创历史新高。2024年,随着纯电车型(如元PLUS、海豹)的全球化布局加速,混动占比略有回落至55%,但仍保持高位。这一变化反映出比亚迪“纯电+混动”双赛道的战略平衡——纯电聚焦未来出行,混动满足当前市场对“过渡性新能源”的需求。
比亚迪混动车型通过**DM-i(经济节能)与DM-p(性能运动)**两大系列,覆盖从紧凑型轿车到中大型SUV的全细分市场:
2024年,DM-i系列销量占混动总销量的85%,成为绝对主力;DM-p系列占比15%,但随着唐DM-p、宋L DM-p等车型的热销,占比呈上升趋势。这种“高低搭配”的产品矩阵,有效覆盖了不同消费层级的需求,支撑了混动占比的稳定。
比亚迪混动占比的持续高位,本质是技术壁垒的体现。DM-i系统采用“高效发动机+EHS电混系统+刀片电池”的组合,核心优势包括:
相比竞品(如丰田THS、本田i-MMD),DM-i系统的纯电续航更长、油耗更低、价格更具竞争力(秦PLUS DM-i起售价10.58万元,比卡罗拉双擎E+便宜3万元),这也是其抢占市场的关键。
尽管长城(DHT-PHEV)、吉利(雷神混动)、奇瑞(鲲鹏混动)等国产车企纷纷推出混动车型,但比亚迪凭借先发优势与技术积累,仍占据混动市场的**60%**份额(2024年数据)。
以长城DHT-PHEV为例,其系统效率与DM-i接近,但比亚迪的产能规模(2024年混动产能达150万辆)与供应链一体化(电池、电机、电控均自主研发),使其在成本控制与交付能力上更具优势。此外,比亚迪的“王朝系列”(秦、宋、唐)与“海洋系列”(海豹DM-i、海豚DM-i)的品牌认知度,也为混动车型的销售提供了强大支撑。
根据券商分析师预测(2025年8月),比亚迪2025年新能源总销量有望突破450万辆,其中混动车型销量约220万辆,占比49%(略低于2024年的55%)。主要原因包括:
随着纯电车型的技术进步(如800V高压平台、半固态电池)与充电基础设施的完善(如超充站普及),混动车型的“过渡性”特征将更加明显。预计2030年,比亚迪混动车型占比将回落至**35%**左右,但仍将是其产品矩阵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针对三四线城市及农村市场(充电设施不完善),混动车型的“无里程焦虑”优势仍将持续。
比亚迪混动车型的销售占比,本质是技术壁垒、产品矩阵与市场需求共同作用的结果。尽管2025年占比略有回落,但混动车型仍是比亚迪应对“新能源过渡阶段”的核心武器。
对于投资者而言,需关注以下几点:
若需获取2025年比亚迪混动车型的最新销量数据及更深入的财务分析,可开启“深度投研”模式,通过券商专业数据库获取A股、美股详尽的财务数据与研报信息。

微信扫码体验小程序